“大婶,这是你的快递,看下有没有遗漏的,我改天再给取。”“大娘,这是专门负责维护电器的师傅,我带他来看看你家电视的毛病。”“咋那么大的火气,两口子之间,这点小事就把家整散了可不划算啊。”这个每天忙碌在红河州绿春县平河乡东斯村委会村寨里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困的社区民警叫赵旭,是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平河边境派出所一名民警,辖区群众都亲切地叫他“旭哥”。
“旭哥”其实还很年轻,前不久才刚过完25岁的生日。“在赵警官那里,群众的事儿再小都是大事。”村民们叫他“旭哥”,喊起来一点都不带生分,就像是老朋友、老熟人。
村民信赖的“普法员”
与群众的这份亲昵,可不是一天两天就有的,这是赵旭日日夜夜奔走村寨为民办实事换来的信赖和依赖。从山东邹城到云南红河、从边防军人到移民管理警察、从业务内勤到驻村民警,用赵旭的话来说:“我本就是村子里走出来的,老在办公室里窝着,总感觉不得劲,驻村嘛,虽然事情多一点,但身上沾点泥土气,心里也就踏实了。”
刚到村寨负责社区警务,赵旭就发现村寨里相当一部分人年岁偏高、对政策法规知识匮乏,寻常的普法宣传连听懂都比较困难,更别说是遵守或执行。针对这样的现象,赵旭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实际困难和需求,把村民想听的法规政策和一些案例故事,整理成村民都能听得懂的大白话,利用村委会闲置的“大喇叭”,每天定时进行播报。
说起“大喇叭”,村民白东宝非常激动。“今年年初,当时我收到一条中奖信息,说有10多万,只需先存2500元公证费就可兑换。”他暗自开心要小赚一笔时,突然想起赵警官每天播报那些反诈知识,便跑到村委会向赵警官说中奖的消息。“果不其然这就是一条诈骗信息,在赵警官的帮助下我才保住了自己一年辛苦攒下的‘血汗钱’。”
自此,白东宝便在村寨里自告奋勇当起了义务法治宣传员,经常找赵警官交流防诈骗方面的知识,并归纳成自己的语言,在与村民聊天中向大家讲解。
村民信任的“和事佬”
今年25岁的赵旭,整天乐呵呵的,遇到人总喜欢顺便唠会嗑。在东斯村委会,虽说没有大事发生,但各种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却层出不穷。赵旭刚成为社区民警时,村民们对这个年轻小伙,能否帮他们解决麻烦“有点没谱”。短短一年时间,凭借一股“牛劲”,赵旭一点点融入村寨,取得村民们的信任。
“二黑把我们鸡抓了关着不还给我,说我家的鸡把他家地里的玉米吃了,‘旭哥’你来评评理!”“孩子他爸整天打麻将,三更半夜都不回家,俺不跟他过了!”时间一长,赵旭便成了村民心中的“和事佬”,有矛盾不好意思找村委会帮忙解决的,有红过脸吵过架的邻里想缓和的,甚至有夫妻间闹别扭的……大家遇到任何事都喜欢来找赵旭,在他的一次次沟通交流中,村俗民风得到极大的改善,村民之间更加团结了,家人之间更加和睦了。
从赵旭的驻村笔记上看,刚刚过去的这半年,类似这样的纠纷就有40多起。村民李才斗说:“赵警官为人实在,断案评理一碗水端平,真心实意地帮我们想办法,大家有事没事都愿意找他唠唠。”
“村民有事,就要及时了解,并想办法解决,群众相信我,我就要管到底。”每月初,赵旭会定期组织村民聚在一起,“唠一唠”生活中的闲事琐碎,在闲聊中,了解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
村寨流动的“活地图”
“‘旭哥’很热心,我们平时有些小事,都是他张罗解决的。”村民李斗发笑着说。
刚担任社区民警时,赵旭就将警民联系卡逐一发放到村寨群众手中,方便大家和他联系;后来,他将自己的照片和手机号加到上面,粘贴在村委会各小组显眼位置,让人瞅一眼就知道;再后来,他进圈入群,累计创建、加入各类网格员群、社区群、警企联系群10余个,为的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谁家有点事,都能及时相助。
每当公安机关发出新的预警信息,赵旭都会第一时间将信息转发到微信群,村民们也会利用微信群向赵旭反映情况、咨询问题,有时一天下来,赵旭与群众的聊天信息有上百条,帮助解答群众提出问题20多个。
“每次找赵警官办业务都要电话‘预约’,一般他不在下乡途中就是在村民家中”村支书朱梅艳说道。东斯村委会有11个村民小组970户常住人口,刚接手驻村警务工作时,为了提高效率,赵旭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每天必须走完10户,每户走访时间最低不少于5分钟,一趟下来最少也是3个多小时,从微信步数记录上可以看到,赵旭每天最低步数都在2万步。
从刚进村寨时的“赵警官”,到群众信赖的“旭哥”,赵旭让群众打心里喜欢。“我们信任他,他公平、和善”“不论啥事,他真的在为我们想办法”……“群众的满意,让我感到内心踏实与幸福,我将继续用实际行动守护辖区安全稳定、群众平安和谐。”谈到今后的工作,赵旭的眼睛里一如既往地闪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