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丽江市古城区西安街道党工委推出的“和合西安普法小课堂”第二期,直播聚焦“利剑护蕾——校园霸凌”主题,“如意妈妈”携手律师、检察官、心理咨询师齐聚西安街道文汇社区,开展线上直播普法,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谁是“如意妈妈”?1996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7年,她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宣讲活动,把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法律问题作为宣讲工作的着力点,并致力于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作贡献力量,她是西安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和玉玲。
勤于思考的普法“媒体人”
和玉玲是丽江土生土长的纳西族女性。每晚睡觉之前用纳西族母语讲故事,是和玉玲从大女儿如意出生后养成的习惯。2017年,在一群热爱民族文化的老师们的鼓励下,和玉玲创建了个人公众号“我用母语讲故事”。在公众号里,她用文字和母语相结合的方式给孩子们讲中华优秀经典故事、纳西族民间故事,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故事传递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知晓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如何保护自己。
同时,她鼓励家长和孩子积极参与到母语讲故事的队伍当中,时常利用节假日教青少年用母语讲故事。从给自己女儿如意讲母语故事扩大到学校、面向社会讲授母语故事,两年的时间里,“我用母语讲故事”已经创办了111期,阅读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和玉玲也因其接地气、寓教于乐的风格被称呼为“如意妈妈”。
言传身教的法治“宣讲人”
“如意妈妈,您又来啦!”每到一处,“如意妈妈”都以其阳光、有亲和力的形象和生动活泼的讲授风格收获一大片“粉丝”。在学生们热情的招呼声中,“如意妈妈”和孩子们即将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之旅。
课前,“如意妈妈”收集了同学们的法治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沉浸式法治体验课堂,并为孩子们送去干货满满的法治课,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通过用“法治讲古”的形式,让枯燥乏味的法治课堂鲜活、有趣起来。同时,“如意妈妈”通过分析故事角色遇到的困难,选取贴切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教育同学们要远离不良行为,争当守法先锋,通过耐心解答问题,让大家从问答式趣味互动中解答心中的困惑。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行为?”“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教育引导参加活动的孩子学习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相关条款的含义,“如意妈妈”的普法课堂旨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如不幸遇到欺凌,要保持镇定,在学校发生冲突要及时找老师解决,也一定要把实情告诉家长。”“年龄不是罪恶的保护伞、犯罪的挡箭牌,绝对不做欺凌者!”“小恶不惩,终酿大罪!”……润物细无声中,“如意妈妈”的法治课堂深化“利剑护蕾”专项行动,着力推动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勇于担当的法治“点灯人”
为让街道的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取得实效,西安街道力求通过网络在线直播的互动式普法,扩大普法的覆盖面,真正实现普法工作走到群众身边。今年4月起,西安街道党工委推出“和合西安普法小课堂”,聚焦时下社会热点,结合重要节点,一月一主题,对群众关心关切的法律法规问题进行重点宣传,通过具体案例以案说法,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快、更多、更好地学习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帮助更多的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在西安街道文化站工作的“如意妈妈”和玉玲勇挑重任,每一期都会积极参与直播,如何提高法治宣传成效在“如意妈妈”心中成了一个新的挑战。“如意妈妈”尝试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地方白话,用群众最熟悉的语言,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在直播中与网民进行互动,并回答一些网友关心关注的问题,鼓励群众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意妈妈”本身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她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坚持在干中学、实中干,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在不断摸索实践中练就勤勉克己的治学本领,通过普法教育让法治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贡献政法力量,让每朵“花蕾”向阳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