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和万娟:奋斗永不止息 热爱可抵万难
发布时间:2024-05-08  责任编辑:符晓

在丽江市司法局束河司法所所长和万娟24年的职业生涯中,有11年都深深扎根在司法所一线阵地上。如同一棵坚韧不拔的树木,扎根在基层,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纠纷调解“好把式”

2020年2月,正是新冠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丽江古城不再接待游客。正在服从统一安排,积极参与劝导滞留游客迁到统一安置点的和万娟,接到了“市长热线”平台转来的一个急件。从辽宁来旅游的一家人,在一家客栈预订了房间,客栈老板没有及时告知不再接待住客。客人赶到时,已无法入住,加上天色已晚,一时不知该何去何从,便要求客栈方赔偿。客栈方则认为疫情发展态势是不可预见的,属于不可控因素,不愿意进行赔偿。接到转办通知后,和万娟迅速联系双方当事人,赶到了现场,经过长达数小时耐心细致的工作,成功调解并协助客人在古城外找到安全的酒店入住。

在司法调解工作中,和万娟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常常会有辖区外的群众慕名找到束河司法所“马锅头调解室”找到和万娟进行调解。

在一次石榴买卖的纠纷调解过程中,因为双方当事人中一方为纳西族同胞,在电话沟通过程中一直说着纳西语,和万娟为方便沟通,也用纳西语告知其按照调解法的相关规定,双方当事人都必须到场才能进行调解,让其尽快来到束河司法所。

没想到这几句纳西话却给另一方听不懂纳西语的当事人造成了误解,认为和万娟“偏心”,“袒护”另一方当事人,便拨打市长热线投诉和万娟。和万娟忍住委屈,将自己置身于当事人的处境,真诚、耐心地联系当事人说明情况并致以歉意,再次邀请双方来到束河司法所调解室,终于成功打开双方的心结,成功化解矛盾。

  

针对履行时限较长、调解标的较高的人民调解案件,为了更好约束双方当事人诚信履行协议内容,和万娟积极争取区司法局支持,与区人民法院有效对接,率先开展“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制度,确保人民调解协议的有效执行,避免案件调解成功后由于一方当事人不诚信履行协议内容再次引发纠纷。

普法援助“贴心人”

长期基层司法工作实践,使和万娟深深体会到,很多矛盾纠纷的根源,是部分群众不知道哪些做法说法是错的,哪些行为不能有,有了事情找不准解决的最佳途径。因此,做好普法成了和万娟心中的“法宝利器”。她开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研究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更加充足的干事劲头深入持久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努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基层群众能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3年,玉龙县白沙乡文海村的一位村民在外出务工时发生意外,不幸去世。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工地方和家属找到了束河司法所。在调解过程中,和万娟了解到,这位村民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境况艰难。他的姐姐早已出嫁,家中仅剩下年迈的父母与他相依为命。父亲因病长年卧床不起,母亲也已年过七旬,行动不便,并且年迈的老人只会说纳西语,存在沟通困难的情况。

考虑到当事人来到束河司法所进行司法确认的诸多困难,和万娟积极联系旅游专门法庭的法官,进行工作联动。人民调解员和法官一同前往白沙文海村逝者家中,进行巡回法庭的审理。在村民的家中,和万娟作为人民调解员和纳西语“翻译官”,认真细致了解逝者父母的意见和诉求以及未来将面临的困难和需要。在充分尊重逝者父母意愿的基础上,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并当场将赔偿金交到他们手中。

这次巡回法庭的审理不仅为逝者家庭带来了及时的经济援助和心灵慰藉,更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村民们亲眼见证了法律的公正和力量,也明白了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该如何寻求帮助和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的审理方式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普及了法律知识,真正做到了司法为民、服务群众。

因为热爱,和万娟义无反顾选择了奉献和坚守。她立足岗位,扎根司法一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法治精神,用心去感受每一个案件的细微之处,用情去服务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用爱温暖着基层群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