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张明里:敢啃难啃“硬骨头”,甘做百姓“解忧人”
发布时间:2024-03-19  责任编辑:汪雨春

在红河州绿春县大兴镇,有这样一位干部,凭着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凭着对家乡百姓的满腔热情,她踏遍全镇的村村寨寨,把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送到群众心中。她任劳任怨,扎根基层,情系群众,敢啃难啃“硬骨头”,甘做百姓“解忧人”,始终脚踏实地在基层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她就是十里八乡都知道的“阿巴明里”(哈尼语,明里姐姐)——大兴司法所所长张明里。

矛盾调解有力度 排忧解难暖民心

“有矛盾,就找‘阿巴明里’”,这是大兴镇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常说的一句话。作为司法工作者,张明里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参加工作以来,她的足迹遍布大兴镇的村村寨寨,田田埂埂,对每个村民小组的情况了如指掌。不畏难、善作为、勇担当是她在调解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在张明里那里,没有一件矛盾纠纷是解决不了的,没有一个“硬骨头”是啃不下的。1994年,三猛乡的李某某和大兴镇的白某某私自交易土地,李某某向白某某买了一块大兴镇辖区内的土地,交易后双方都未对土地实施管理导致土地放荒。白某某去世后,白某某三个女儿未承认该土地曾经的私自交易行为,于2019年欲在该土地上进行建房。因为土地纠纷李某某便到法院进行起诉,对于法院的判决结果,双方一直不满并产生了一系列矛盾。

得知情况后的张明里详细了解了纠纷过程,多次找双方当事人耐心细致做工作。向双方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说明土地私自买卖是违法行为,并根据纠纷着重从情、理、法三方面对双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上各种调解方法,以不解决问题不放弃调解的决心,设身处地、耐心调解,2023年3月,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经济补偿协议书。

安置帮教有温度 真情点亮回归路

安置帮教工作关系着每一名刑满释放人员能否顺利回归社会,同时也关系着辖区稳定,平安建设的大局。2022年,大兴镇辖区李某某刑满释放回到家中,和外界隔绝了十多年,李某某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对生活一度失去了信心。张明里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民政部门,帮助李某某申请了政府临时救助,切实帮助李某某解决实际困难。

同时,通过谈心谈话、日常走访、心理咨询等方式,切实了解其思想动态,真情感化,真心帮助,重新激发了李某某重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使他走出了人生低谷,顺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普法宣传有广度 维护稳定促和谐

普法宣传工作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确保一方平安的基础性工作。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张明里体会到,一些群众不学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是引发民间纠纷的重要原因,为此,张明里始终将普法宣传教育作为自己的重点工作,经常下沉一线,走村入寨宣讲法律知识,以理论宣讲、以案释法、入户普法等形式将法律送到老百姓身边。同时,为广大群众解答婚姻诉讼、子女抚养、老人抚养、宅基地纠纷、借贷纠纷等方面的法律咨询,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引导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据统计,2023年以来,大兴司法所共受理案件纠纷249件,调处249件,其中调结248件,调结率为99.8%,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68万元。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因工作成绩突出,张明里先后荣获了“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红河州“政法队伍标兵”等荣誉称号。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普法宣传、法律援助……乡镇司法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但是张明里始终坚守初心,用默默奉献,担当作为的精神啃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啃的“硬骨头”,解决了老百姓一件又一件难解决的“烦心事”,在最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一曲曲不平凡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