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大理州南涧县公安局:深化“生态警务”建设 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4-10-24  责任编辑:符晓

今年以来,大理州南涧县公安局紧紧围绕省、州公安机关在生态警务建设上的部署,以推动公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契机,结合全县河网密布、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地域广、矿山渔业分布多等特点,持续深化推进“生态警务”建设,在“护、治、管、宣”举措上走深走实,全力筑牢大理州南大门区域生态安全防线。

扣紧“责任链条” 确保“护”得周密

整合资源,建强队伍。以畅通“林(河)长+林(河湖)警长”机制为载体,全力打造“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共治局面。今年以来,县乡林(河)长、森林(河湖)警长共开展各类巡逻防控35次、联合执法14场次,排查重点水域44处、林区31处,核查举报线索4条。

系统规划,明晰职责。明确辖区所有社区民警为“生态警长”,辖区8个乡(镇)由所主要领导负责牵头抓总,细化制定“生态警务”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要求,120余名社区民辅警充分调动网格特色资源,力促“生态警务”百花齐放。

借势借力,压力传导。充分依靠属地政府,建立河长、林长、网格长联动机制,定期召开生态警务座谈会,遇有重大事项实行“一事一会商”,落实“每月一通报”,快速识别生态问题,共发送督促提醒函3份,有力推动了“生态警务”工作落地见效。

 

 

狠抓“打击链条” 确保“治”得见效

打好“林地”阻击战。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信息互通、联合巡查力度,深挖细查非法占用农用地、盗伐滥伐林木、危害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等违法犯罪线索;网安、森警、派出所等部门保持高效衔接,对涉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线索,坚持“小案不小看”“小案大办”理念,全方位开展信息研判,保持严打严查高压态势。今年以来,成功抓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犯罪嫌疑人11名,现场查获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画眉鸟50余只;破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8起,查获兰花、石斛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600余株;查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5起。

打好“水域”持久战。紧盯澜沧江、黑惠江流域,发动属地社区民警沿水域巡查,同时充分利用警情扩线、信息研判、群众举报等途径,联合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向农业农村部门移交线索1条,处理1人,收缴非法捕捞器具、网具2副。

打好“治污”保卫战。紧盯县城区重点涉污排放区域,果断查处“污染”环境行为。共立案查处重点排污企业1家,对涉嫌以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水污染物案的2名违法行为人依法采取了行政拘留措施。

 

 

掐准“源头链条” 确保“管”得闭环

密切关注警情舆情。对110警情或者自媒体抖音等媒体发布的涉及生态环境类的内容,第一时间研判分析或者联动处置,控制源头事态。共接收群众救护野生动物类警情15起、救助猫头鹰等野生动物15头(只)、有效处置野生动物扰民类警情12起。

织密筑牢巡守防线。积极探索建立乡(镇)人民政府、派出所、村社“三方联动”巡逻防控机制,对山地、林地、水域、矿区等重点巡防区域拉网式巡查,消除生态保护隐患12处,警示教育40余人次。

 

 

浓厚“氛围链条” 确保“宣”得广泛

利用新媒体矩阵扩面。充分运用公安视频号、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将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政策法规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推送至辖区群众,让大家了解“生态警务”相关内容。

发动部门力量串线。组建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多部门联合宣传队,在生态日、环保日等重要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共联合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集中进集市、进企业、进校园宣传23场次,走村入企80余家。

选取特定场所绘点。在山林广、水域面积大、矿山开发多、公园、广场等重点固定场所,悬挂横幅、警示牌12个,精准开展禁渔、禁采、禁倾倒、防火等环境保护宣传,提升辖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明晰违法犯罪成本,不断推动生态警务建设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