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瑰丽画卷中,大理州宾川县州城这座被历史风霜雕刻的红色古镇,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一直以来,宾川县公安局州城派出所在这古镇中,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守护着4.9万群众的安宁与和谐。2021年以来,州城派出所荣获州公安局三等功2次,荣获州级集体嘉奖2次,2021年、2022年被州委、州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近年来,州城派出所深入挖掘“红色源”,传承“红军精神”,在铸魂提能上下功夫,以“打造平安州城、守护红色家园”为目标,充分依托红色资源,将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建设与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有效整合,传承红军长征革命精神,打造红色警队,加快提升新质量宾川公安战斗力。
忠诚铸警魂 融入公安血脉
“043940,欢迎归队。”2023年,警号043940重启,新警杨春艳继承了父亲杨金良的警号,杨金良生前是宾川县公安局看守所二级警长,2021年4月3日,宾川县公安局看守所民警杨金良在值班期间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治疗,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56岁,被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至此一个警号,两代人赓续。
传承英模精神 守护一方平安
州城派出所是杨金良工作过的地方,也是杨春艳现如今工作的地方。因为从小就对人民警察的热爱,她继承了父亲的警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处处留下坚实的脚步。她将赓续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公安事业继续奋斗,承载起一方的安宁和百姓的平安。
“杨警官热心、真心、耐心、细心,把我们当亲人。”群众这样说道。民警杨金艳,她眼睛有神,脸上时常带着笑容,如果不是身穿一身警服,看着很淳朴的她,更像是一位邻家大姐姐,给人非常亲切的感觉。
走进群众 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州城镇距宾川县城10公里,全镇辖区8个村民委员会、1个华侨社区,64个自然村,180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白、彝、回、纳西等10多个民族,常住人口4.9万余人,走访工作难度较大。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派出所民警发现仅仅依靠日常的上门走访、沟通,已不能满足群众当前需求,也影响工作成效。随后,派出所推出“板凳话平安”服务群众工作法,通过“和群众坐一张板凳”,面对面交流,真正了解群众诉求,及时发现苗头并将矛盾纠纷预防在前期,真正做到为民解忧、为民解困,把“冷板凳”坐成“热板凳”。同时,通过入户走访、反诈宣讲、村集体活动等多种方式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声音,深入推进基层综合治理,做实了群众基础,撑起了“平安伞”。
聚焦重点工作 筑牢反诈防线
“遇到陌生电话、陌生短信,千万不要接、不要点。”为了全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州城派出所组织警力走进企业、学校、集市、农户家中,全方位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全力守护群众的“钱袋子”。2023年以来,州城派出所开展普法宣传、专题讲座45余场次,进校园宣讲189场次,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活动5场次,覆盖群众3500多人,开展“送法下乡”和“法律进村”活动36场次。
创新警务机制 提升治理能力
州城派出所积极创新排查机制,活用“群众法宝”,在警民融合上下功夫,将辖区合理划分为若干责任片区,一名民警带一名辅警负责一个责任片区的基层工作和“一村一辅警”管理工作,形成“片警+村辅警”共管的治安群防群治格局,走村入户,访民情、解民忧,摸纠纷、调矛盾,织就了一张张“平安大网”,确保矛盾及时化解不上交、辖区平安稳定不出事。2023年以来,共走访居民2500多户次、走访企业200多家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256个、化解矛盾纠纷110起。
一件件实事,是州城派出所砥砺奋进前行的具体诠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州城派出所将继续秉承着初心和使命,为辖区的繁荣与稳定,为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继续谱写警民鱼水情深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