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泸水公安三个聚焦 探索“交巡特融合”警务机制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6-06  责任编辑:符晓

 

为全面构筑“打防管控服”一体化社会治安主防体系,解决面上警力的浪费、职能多头管理的难题,2024年,怒江州泸水市公安局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警务机制新模式,将交警、巡特警警力整合、职能融合,实现了六库城区“接处警、社会面防控、突发事件处置、交通管理”一体化职能融合,最大限度提升交巡特警务工作的整体效能。

聚焦机制融合、创新工作职能

整合交警、巡特警警力和职能,有效激活“交巡特”主防功能,实现“屯警街面、动中备勤、高峰站点、平峰巡控、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勤务新模式,有效解决街面防控力量、综合执法力度薄弱等问题,切实发挥“1加1大于2”的效果。

以2个城区警务室为依托,将警力分为2个大组,5个小组,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包网格的“三定一包”责任制,开展城区交通管理、巡逻防控、接处警、护学岗、高峰勤务、安全保卫、法治宣传和队伍训练等工作。

“交巡特融合”工作开展以来,交警大队、巡特警大队立足岗位实际,迅速找准工作交叉点、融合点,制定工作机制,优化警力布局,整合警力联勤联动,开展交通管理和治安巡逻防控,遵循“共治共处、实用实效”原则,在市局“情指行”一体化大格局赋能基础上,实现一警多能。

聚焦齐力共管,提升执法效能

为确保“交巡特融合”机制落到实处,交警大队、巡特警大队采用高峰勤务、平峰巡线、联勤联动、齐抓共管模式。

按照市局“情指行”一体化实战运行机制要求,市局指挥中心建成了集情报研判、指挥调度、视频巡逻等功能为一体的交巡警勤务指挥室,科学分析每日社会面交通和治安警情,利用现有的综合指挥室、视频监控资源、移动警务终端、对讲机、4G执法记录仪等通讯设备,由指挥中心精准指挥开展警情处置、交通治安巡防工作,做到“1、3、5分钟”快速反应、迅速处置。

在江东老城区、新城区重点路段、重要点位、重要时段开展交通巡防管控统一行动,重点对酒醉驾、无牌无证、超重超载、非法改装、乱停乱放、一盔一带等交通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同时对易滋生违法犯罪的夜宵摊点、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开展治安巡查,规范车辆通行、停放秩序,加强对可疑车辆、可疑人员的盘查力度,确保路面交通畅通、社会面安全有序,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有效震慑、压缩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空间和活动,充分发挥“交特”工作新职能。

结合实际将重点部位、警情多发和治安乱点位纳入“必巡路线”,采取定点值守与流动巡查、徒步巡逻与驾车巡逻、实兵巡逻与视频巡查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棋盘式布警、网格化巡逻。“快巡逻”主要布置在主街道、主干道,“慢巡逻”主要进社区、进背街小巷。

建立“劝导+查处+整治+宣传”四位一体道路交通治理机制,以“一难两乱”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大力整治城区主要路段、重点区域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持续开展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劝导和查处,设置治安卡口,对车辆、人员和物品开展公开查缉,充分发挥检查卡点“过滤器”和“防火墙”作用,全力保障道路畅通和群众出行安全。

聚焦安全宣传,提升防范意识

交警大队、巡特警大队强化日常融合协作,在联勤联动工作基础上,积极合力开展交通安全和治安防范宣传,利用通俗易懂、群众易接受的工作方式,开展老年人交通安全、一盔一带、拒绝三轮车载人、酒醉驾等交通宣传,同时开展矛盾纠纷、电信网络诈骗防范、黄赌毒、食药环等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充分认识治安防范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积极倡导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交巡特融合”勤务模式开展以来,全市警情同比下降明显,今年1至5月,全市共接警2289起,同比下降37%。城区四类案件(盗窃、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故意损毁财物)同比分别下降38.84%、28.81 %、64.28%、83.38%;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8204起,其中酒驾醉驾19起、无证驾驶76起、摩托车超员飙车47起、开展各类安全劝导12086人次;救助走失老人、小孩65人,救助酒醉人员90人,救助欲轻生人员6人,紧急送医救助群众12人,警情处置群众满意度达100%。进学校、社区、企业开展宣传30场次,开展警示教育约谈9场次,圆满完成各类安保65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