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在文山,守护一株三七的“生长”——文山公安深耕“三七警务”护航三七产业健康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4-05-09  责任编辑:汪雨春

晨光熹微,文山州三七国际交易市场内热闹非凡,人们东一群西一群地聚拢在成堆的三七旁,一桩桩生意在讨价还价中成交。而在几千公里外的全国知名药材交易市场——河北安国药材交易市场,“文山三七”一条街挤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通过这里,文山的三七将流通到普通消费者手中。这样的场景,在国内几大药材交易市场每天都在上演。

线下交易热闹,线上同样火爆。在苗乡三七的抖音直播间,入职不久的唐健才、段兴昊正兴致勃勃地向主播们学习三七溯源直播,“文山是我们的家乡,能够通过直播推广文山三七,让更多人了解文山三七,我们感到很荣幸。”通过4000多家电商平台的大力宣传,文山三七的功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

作为一个地方的支柱产业,三七被文山人称为“金不换”。2023年,文山三七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78.95亿元,全州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351.51亿元。从“野草”到药草,从药草到药品,从药品到食品,在现代科技的“浇灌”下,三七这株古老的“南国神草”焕发出新的生机。

发生这种“蝶变”的前提,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一株三七的生长来说,需要有适宜的阳光、气候、土壤、水分;而对一个产业的发展来说,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则是它茁壮生长的“优质土壤”。从“小散弱”到“高大上”,几代文山警察守护、见证了这株“南国神草”的成长。

向三七种植户宣传法律知识

一名老民警的30年普法路

30年前,杨兴能还是马关县公安局八寨派出所的一名年轻民警。刚进所里,老民警就让他进村入寨去普法。

“当时正是三七行情好的时候,一园子三七能卖上百万元。与此同时,偷盗三七的现象十分严重,每到采挖季节,甚至会出现哄抢,七农防不胜防,苦不堪言。说到底,还是人们的法律意识太淡薄了。”杨兴能说。

高发的三七盗窃案件,让基层民警疲于应付。八寨派出所辖区的村寨大多在深山里,那时候路不通,没有交通工具,民警下乡只能背上背包靠脚底板走路。几个村寨走下来,一个星期就没了。

“我生长在大山里,入村走访并不觉得苦,看见老百姓信赖的目光,反而感到很高兴。他们是相信警察的,警察说的话,他们愿意听。”杨兴能说。

30年过去了,当初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民警,但杨兴能的普法之路一直没有停下脚步,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也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公安机关“五小警务”以及“专项行动+联合整治+常态打击”的开展,近年来,涉三七犯罪案件大幅降低,从七农到三七企业,大家都深切感受到行业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

唐志刚和刘得祥是文山市平坝镇的三七种植大户,三七行情几十年的起起落落,他们全都经历过。“以前治安环境让人特别没有安全感,我们七农都提心吊胆,那几年种三七,感觉是拿命在拼。现在治安好多了,我们只要专心把三七种好就行啦!”两人笑着说。

就在几天前,老民警杨兴能的退休申请批下来了。即将脱下警服的他有些不舍,忍不住一再交代新来的民警:“咱们进村入户服务老百姓的传统不能丢,再说,现在水泥路通到村里,出警不用再走五六个小时的山路了。你穿着警服到老百姓中间,他们能看见你,心里就踏实了!”

七农采摘三七红籽

一茬茬基层民警的接力守护

位于文山市城南的三七产业园区,是文山最早的产业园区之一,这里云集着大小数十家三七企业,苗乡三七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与公司一同成长起来的从业者,田艺切身感受到公安民警20多年来工作作风的持续转变。

“20多年前,公司刚成立,规模小,仅三五个人,那时候小偷会翻墙进来偷三七,但报警经常得不到及时处理。当时我就想:算了,碰到这种情况就自认倒霉吧。”这是公司副董事长田艺20年前对警察的印象。

时间倒回10年前,公司一批半干三七被盗,报案后,5分钟民警就赶到,认真做了现场勘察,立了案。但因为当年侦破手段有限,这个案子最终没有破获。不过,这次的经历让田艺对警察的印象有了改观。

5年前,当时三七价格居高不下,公司有一批价值80多万元的三七被小偷破窗而入偷走了。报案后,焦急的田艺和同事们很快等来了文山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不仅态度很好,而且工作严谨又专业。这次本来没抱多大希望能破案,但没想到,才过去几天,田艺就接到了刑侦大队的电话,说案件侦破了,让她去认一下是不是被盗的货物。“我一进刑侦大队的办公室,看到几个民警蓬头垢面、眼睛通红,沙发上还堆着被子和枕头,一看就知道他们熬了几个通宵!我一下子就被感动了!”几天后,这批被盗三七被如数退回了公司。

文山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治安环境更是得到了质的提升。像苗乡三七这样的企业,只需要集中精力搞生产,再不用担心影响企业运行的治安问题。

不仅如此,文山州公安局还推出了“企业警长”机制,一家企业安排一名民警负责日常联系服务工作。近年来,辖区派出所常态化安排一名民警直接联系园区内的三七企业,上门为企业提供法治宣传、安全防范、困难帮扶等服务。

“联系我们公司的民警,开始是一名姓王的女警官,她很朴实,工作从来不走过场,而是真心帮我们解决问题。她还细心地留了电话、QQ、微信,说企业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告诉他们,他们会想办法帮助解决。”

“后来换了黄警官,是辖区的派出所所长,上任第一天就着便服到企业了解情况,为人和蔼可亲,办事从不含糊。再后来,黄警官也调走了,其他民警又接起服务企业的‘接力棒’。”田艺说,虽然很多民警他们连姓名都记不住,但在园区经营者心中,这些民警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企业警长”。

在三七市场普法宣传

一个大数据中心带来的战斗力跃升

随着三七采挖季临近,文山州公安局大数据中心通过对该时段发案规律、特点及三七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向三七种植集中的乡镇及时发布防范预警,指导当地派出所开展重点巡逻防控和针对性普法宣传,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三七采挖顺利进行。

“公安大数据对赋能警务实战具有重要意义。以前基层民警接到三七被盗警情后,只能到现场走访调查,不但耗时费力,还受制于受害人和知情人的描述。现在依托公安大数据,办案民警在开展现场勘查的同时,办公室即可同步开展案件研判和循线追踪,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可疑车辆、可疑落脚点,立即出动警力重点排查、精准抓捕,跟以前单纯的人工排查相比,既节约了警力,又提高了办案效率。”文山州公安局大数据中心民警欧阳启程介绍。

侦破“事半功倍”的背后,是文山公安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利用科技信息化建设赋能公安实战、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的硬核举措。近年来,文山公安以平安城市、平安乡村和“雪亮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技防建设,安装视频监控探头近2万个,遍布城市乡村,成为24小时守护三七产业发展的“千里眼”。

走进三七园普及法律法规

一个“千亿级目标”的期许

进入夏季,万物生长,抽枝拔节。在崇山峻岭间、林木茂盛处,不时会有一片片的“露天”三七园,透过树叶间洒下的斑驳阳光,树底下的三七苗长势喜人。在文山州公安局民警的无人机操作下,这些林下仿野生三七种植点的现场情况直观地呈现在眼前。

“这是我们全方位巡逻防控体系的又一探索。”州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马明勇向记者介绍,为了护航文山三七产业发展,文山公安不断更新手段,从最初的人力巡逻,发展到现在的“人防+物防+技防”,强化“互联网+”,跟上了时代进步、产业发展的步伐。在文山公安的强力护航下,三七产业发展的法治营商环境越来越好,让广大七农及产业链上的经营者们吃下了“定心丸”。

作为文山道地药材的三七,新征程上如何才能创新、“上新”,让古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大家正在为这一目标努力着。

“目前文山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三七产地及三七交易市场,全国90%的三七原料通过文山上市交易。”文山州三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华荣自豪地说,三七产业是文山的富民产业,产业涉及种植、加工、流通等众多环节,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作用明显。2023年,文山州三七全产业链解决社会用工5.6万余人,带动群众增收12.48亿元。

在文山三七产业园区,厂房鳞次栉比,3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汇聚于此,高端化、科技化、智能化,是人们对产业园区的印象。

从尘土飞扬的三七综合交易市场,到环境优美的文山三七产业园区,从作坊式的三七商户,到“科技范”十足的生物医药公司,这是文山三七产业“土枪换炮”的进程,也是文山三七产业从“人种天收”、摆地摊、论堆卖,走向产业化、科技化、精品化发展的一个个缩影。

为做好“土特产”文章,文山州不断丰富三七业态,设立了三七研究院,引进华润三九、漳州片仔癀、云南白药集团等药企巨头,建立了三七拍卖中心,实施“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培育新产品,创建林下生态种植、全程精准溯源等模式,研发推出冻干三七、三七日化、三七润饮等新产品……

七农向民警咨询相关问题

在科技的“浇灌”下,三七已成为我国能够全面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和具备产业化开发的少数名贵中药材之一。2021年,文山三七种植系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站在新起点,文山正奋力补链、延链、升链、强链,谋划将文山三七打造成千亿级产业,把文山打造成为世界“三七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