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梁河公安:“警格+网格” 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04-23  责任编辑:符晓

2024年以来,德宏州梁河县公安局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职责定位,以打造警网融合品牌为方向,集创新、强化、提升于一体,主动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努力实现降警情、控发案社区警务目标,以村(居)网格的小平安,汇聚巩固全县大平安,不断优化提升基层警务效能,驱动警务运转更加顺畅,基层治理更加高效,基层基础更加扎实,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警格”的工作新格局。

坚持顶层设计和长效保障机制 促进双网融合

党委重视,保障到位。梁河县公安局党委始终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多次听取汇报、组织调研,在2月21日基层基础提质增效工作现场会议上,对创新“警格+网格”模式,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出具体要求。

立足实际,分步推广。坚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广”,立足城乡差异,在遮岛镇先行先试,并向全县推广。将警务网格与社区网格相结合,构建“警格+网格”社区治安治理新机制。制定警格与网格力量捆绑作业工作清单,重心下移、警务下沉,划小治理单元、推动精准施治,形成警力向网格流动、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进行、问题在网格解决的良好局面。

发动群众,群防群治。依托乡镇综治办和各村(居)委会,积极发动群众,实施“多元共治”,打造“警务共同体”。“警格+网格”联动共管模式,及时发现各类案事件苗头和可疑人员,有效制止各类现行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的治安防控能力。

坚持社区警力和网格人员互动,促进力量融合

  

“警格+网格”双融合。由居住在县城遮岛镇的176名民警、职工,担任警格组长,辅警为成员,融入社区的756个网格中,警格镶嵌网格,有效将警格员“懂法、熟政策、善调解”的专业优势与社区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化优势结合起来。

“警格+网格”双联动。以“1”警撬动“1+N”民力,通过警格员撬动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力量,将警务和社区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格化共建共治共享优势,实现社区警务工作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难事共解“四事联办”。

党建引领双报到。在社区党组织和辖区派出所的带领下,结合社区党员双报到活动,依托“警民议事会”“火塘夜话”“入户走访”等社区特色活动,常态化收集居民对公安工作最期待、最需要的问题,作为警务决策的起点,形成“党建引领、联动融合”的网格化服务体系。

坚持警务运行和网格治理互进,促进机制融合

健全风险隐患联排联处机制。警格员融入社区群、网格群,主动“亮身份”,每日在群内搜集社情民意、解答居民疑惑、开展法律宣传。通过警格员、网格员入户走访、日常巡查将采集到的风险事端、民生需求及时反馈社区民警,做到隐患有人问、问题有人说、有事大家上。

健全社会治安联防联控机制。依托“警格+网格”,完善平安小区、平安村寨、平安交通、平安商圈、平安校园,积极打造网格联动巡防示范区,共同开展公共安全专项整治。今年以来,社区(村寨)发案率持续降低,多发性侵财案件发案率下降21%。

健全矛盾纠纷联排联调机制。警格员和网格员对第一时间发现的矛盾纠纷,通过入户调解和网格群内“不见面”式调解法,切实做到发现在小、解决在早。对确实难以化解问题,以辖区派出所为依托,警格员联动支援,网格员负责具体稳控,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和突破攻坚,促进跨越融合

要素化管控能力大幅提升。实施“警格+网格”社区警务管理后,改变了过去社区民警“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传统工作模式,实现社区民警与辅警、网格员联手作战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发挥合成作战的力量。

信息化应用实战能力大幅提升。针对“人、地、事、物、组织”等治安要素,发挥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警务助理作用,统筹线下线上资源,动态引入基础数据。网格警力会同网格员扎实推进“一标三实”数据采集,明确数据采集标准和规范,将摸排的信息全量录入“一标三实”App。

警民关系得到进一步大幅提升。4月11日上午,遮岛镇弄么社区盈合小组居民杨大哥夫妻二人,在路边捡到数千元现金,第一时间就联系警格里的民警杨雷,询问怎么处理,后按杨雷的处理方式配合民警找到了失主,并归还了现金。群众的一个“小举动”,是对公安工作的“大肯定”。

下一步,梁河县公安局将结合辖区实际,把警格力量重点部署在案件多发、防范薄弱的区域,广泛动员区域内群防群治力量,积极参与治安巡逻、邻里守望等活动,由格到网、连网成片,织密织牢三级防控网,不断挤压违法犯罪空间,用网格“小平安”护航全县“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