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怒江边境管理支队:以群众满意为尺 向群众满意而行
发布时间:2024-03-27  责任编辑:符晓

“我们遇到泥石流,车辆无法通行,请帮忙!”2023年8月6日,持续降雨,怒江州独龙江公路各路段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接到求助后,怒江边境管理支队贡山边境管理大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第一时间组织警力连夜逆行救援,成功将18名被困群众撤离到安全区域。

“当时下着大雨,返回县城又要3个小时。当警灯和警笛越来越近时,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被困群众孔某激动地说。

群众认可的背后,是怒江边境管理支队聚焦平安边境建设所做的系列实践。长期以来,该支队采取用心、齐心、精心、暖心的"四心"工作法,聚力维护边境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连续三年被怒江州委评为平安建设优秀单位,所在驻地怒江州在2023年全省边境州市平安建设考评中排名第一,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两年荣列全省第一。

用心谋划,在制度设计中打造治理样板

“奶奶,我们来看你了!”

在上帕边境派出所,刚刚结束巡逻的女警巡控组民警施娇,顾不上休息,又提着生活用品,赶往木古甲村看望99岁高龄的阿恰老人,关心询问老人身体状况。

“这群小姑娘随时都会来看望我,帮我处理生活琐事。”老奶奶用朴实的傈僳语说道。每一次来看望老人,施娇和女警们仿佛来到自己家一样,打理菜园、整理卫生、喂养家禽,忙前忙后。

“如今,辖区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治安良好、犯罪率低,更拓展到精神文化、网络安全、公平正义等社会生活各方面。”施娇说,该女警巡控组的成立就是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去年以来,该支队以“四下基层”“挂钩联系帮扶”为抓手,督导各边境派出所平安创建、为民服务等重点事项,先后研定出台《服务怒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10项措施》《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重点项目清单》《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22条措施》《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工作任务清单》等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建立支队、大队、派出所(检查站)“三级三长”接待日、接访日活动,开门纳谏、倾听民意,共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50余件,倾力打造“四下基层”的“怒江边管样本”。

齐心共治,在联创融合中夯实治理根基

“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乡里乡亲的住在一起,难免有一些磕磕碰碰,有时候面子也会抹不开,难免因小事激化成大矛盾,其实很多矛盾,都能用拉家常的办法解决。”谈起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上江边境派出所“老支书”义警队王庆军有着自己的看法。

上江乡同心社区共有群众4000余人,多为全州各县、市易地搬迁过来的群众。去年以来,该所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机制,积极发挥老支书余热,组建由11名退职老支书组成同心社区“老支书”义警队,坚持“情理法”融合,合力化解矛盾纠纷35起。

上江边境派出所的同心社区“老支书”义警队是该支队探索基层治理多元共治的实践,近年来,该支队立足边情、民情、州情,主动融入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大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组建56个法治维权工作队,基层所站党支部分别与驻地党组织推行“党建+警治+群防”模式,先后组建“五老+两小”调解队、“七彩”普法服务队等群防群治队伍117支等一系列的举措,汇聚起了基层治理、守护平安的强大合力。

精心履职,在创新形式中探索治理路径

清晨,一层薄雾在丙中洛镇的上空铺开,像往常一样,丙中洛边境派出所东风警务室的积分超市早早开门,货架上的物品琳琅满,餐巾纸、洗手液、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被摆放得整整齐齐。

“15分、20分、23分……”这些生活用品并未标注价值,只有积分值。积分超市里,丙中洛边境派出所网格员在开展网格化工作所获得的积分,可以免费换取相应分值的物品。

“要想把工作做好,需要辖区群众积极参与。”丙中洛边境派出所所长黄华说,激发基层网格员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打造积分激励机制,制定工作项目清单和考核标准,将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并量化成积分,实行积分制与网格员工作完成情况挂钩,可以充分激励网格员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共谋乡村振兴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从“单打独斗”到社会协同,从传统粗放到共治共享。近年来,该支队不断深化百万警进千万家和“六必进”活动,制定《社区民警日常工作“十必做”清单》,从“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按照“积小平安为大平安”工作思路,通过“民警带动、网格赋能、群众共治”的方式,盘活有效资源,辐射带动“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把网格化管理作为推进平安创建和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手段,发挥网格员积极性、主动性,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搭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安管控体系。

暖心服务,在排忧解难中彰显担当作为

“希望派出所对两位优秀警官予以表扬!”这是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中缅北41号界桩警务室,在去年12月收到的来自3000公里外的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蕴含着群众浓浓的感激之情。

  

在民警战永超的帮助下,70岁高龄的申亚江老人在突发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全程仅用5分钟就让老人得到及时救治。

为积极回应群众切身利益,怒江边境管理支队始终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和集中诉求,树牢依法、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理念,让群众在每个案件办理和事件处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赢得大民心、大支持。2023年以来,怒江边境管理支队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切实保障公共安全,查处损害群众民生利益的“小案”400余件,挽回群众经济损失400余万元,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回应发展所需、回应民心所盼。

与此同时,怒江边境管理支队主动护航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帮扶农特推广、帮教致富技能、帮助美化环境”三帮计划,帮助群众线上推销草果、核桃、咖啡、民族工艺品等怒江特色产品500余项。制定实施《易地扶贫安置点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二十项服务措施,常态关注服务“两留守一困境人员”,全员掌握“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生活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及困难情况推送机制,走访帮扶留守老人1900余名,春耕助农2800余次、送药救医1600余次,结对帮扶困境学生130余名,辖区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