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为昆明市禄劝县公安局屏山派出所社区民警四年多来,55岁的胡光勇为了能及时回复村民信息,及时赶往纠纷现场依法进行调解,已经习惯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
屏山派出所辖区面积3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余人,矛盾纠纷涉及面广、诉求难统一、调解难度大。
如何在“众口难调”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近年来,我们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发挥基层治理资源作用,通过‘疙瘩众人解’,创新形成了‘警民融合+多元化解’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胡光勇这样介绍。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解决乡村治理力量薄弱、矛盾调解渠道单一的问题。胡光勇口中的“警民融合+多元化解”,正是禄劝公安积极探索“层级融合”引导下群众自我管理、协商共治的有效方式。
自“2+3(1)+N”工作开展以来,禄劝县公安局立足辖区实际,结合农村矛盾纠纷特点,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构建“警民融合+多元化解”工作机制,解锁乡村治理幸福密码。
“铁脚板”打通基层壁垒,“回头看”提升调解能力
“做调解工作,心里得有一杆秤,不能‘和稀泥’,更不能上来就教育人,要摸清来龙去脉,把问题掰开揉碎说清楚,解决方案还要不偏不倚,矛盾才不会结成死疙瘩。”对于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屏山派出所“老黑调解室”社区民警张明洪颇有心得。
充分利用走访群众的时机,收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及时发现隐患苗头,有效延伸公安工作触角,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隐形门”“玻璃墙”......依托“老黑调解室”,屏山派出所将社区民警和社区网格员有效融合,构建基层矛盾纠纷第一级调解,利用社区民警“一双铁脚板走万家”的前沿优势,对各村矛盾纠纷进行排查登记,逐一进行化解。
不同于之前“和事佬”式的简单调解,每一起矛盾调解后,都会将纠纷起因、调解方式、调处成功的经验等一一记录在册,屏山派出所会定期召开矛盾调解培训会,不断提升调处水平。
今年以来,屏山派出所各调解小组已调解土地、家庭等各类民间纠纷194起,辖区治安案件发案率较同期明显下降。
“关系网”+“人情味”,创新多元化解新路径
近日,胡光勇和“村老”调解小组成功化解了一起因排水沟问题而积怨多年的兄弟纠纷,结果让当事人非常满意,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了矛盾激化风险。
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职工、老生产队长、老农民等组成的“村老”,最擅长用拉家常方式为矛盾纠纷当事人解决问题,人熟、地熟、情况熟,正是优势所在。
近年来,屏山派出所将之前建立的地区特色警务“老黑调解室”与村中有“亲情、人情”关系网的“村老”深度融合,纳入联动联调体系,作为第二级调解。日常调解工作由社区民警负责组织牵头,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群众工作经验,以及“村老”在当地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对第一级调解未能及时化解的矛盾纠纷进行进一步处理。
“融”组织联调联动,“合”资源针对化解
“老黑调解室”里,民警、村民、村书记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坐在桌旁,真诚深入地讨论交流,把矛盾纠纷摆上“台面”,把解决方案写到纸上,将心中的“好办法”汇集成了打造和美乡村的“金点子”。
“屏山辖区村多、人多,因土地、林地发生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这就需要依托地方党委及专业性强的人员依法、依规进行调解。”屏山派出所所长孙显能说道。
“2+3(1)+N”工作开展以来,派出所所长担任街道副职,屏山派出所以此为“契机”,与各村委、司法所、土地、林业、民政等部门积极联动,整合各界资源,建立政府调解处理机制,成立“多元”联动调解小组,作为第三级调解。
从“各吹各打”到联动协作,依靠派出所基层优势,积极引入新的调解助力并孵化、培育成为组织能力,各职能部门对国家法律政策的掌握和专业化工作经验,能够对群体性、专业性强而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进行针对性化解,依靠政府支撑,通过关怀救助、帮扶解困等措施持续推动矛盾化解。
守护平安未有穷期,基层治理任重道远。“对群众来说,能够在这里有效化解‘心头急’,把老百姓的‘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就是最美妙的‘枫’味。”屏山派出所所长孙显能这样评价特色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
一村一落皆“枫”景,和谐乡村幸福来,一幅警民携手同行的美好画卷,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屏山镇的青山绿水里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