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位于世界文化遗产5A级景区丽江古城,每年有超过5000万人次游客进入古城,辖区有常住人口2万余人,流动人口1万余人。古城派出所坚持“警力跟着民意走、服务跟着民生走”理念,守护百姓安宁,坚持源头防范,搭建服务平台,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辖区接警数、刑事发案数大幅下降。
做实队伍管理,打造丽江公安新形象
深入实践“1234”党建工作法,以《中共丽江市公安局委员会党员积分管理办法(试行)》为“一个规范”,全面落实党支部建设要求,引领支部标准化建设;以凝聚力、战斗力“两个建设”为核心,开展困难帮助、家庭互助、业务协助,提升队伍凝聚力,通过民主评议、表扬批评提升队伍战斗力。
以党员带头多学一分、多做一点、多带一些“三个带头”推动党员作用发挥,推进“旅游先锋”工程;以“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应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青年文明号创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四项活动”为抓手,抓实为民服务,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每一件小事当中。因工作成绩突出,古城派出所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丽江先锋”示范点。
做实基层基础,打造景区治安管理新路径
聚焦重点要素,强化基础管控,打造社区警务治理主阵地。设立8个标准化的社区警务室,按照“一室一警两辅”标准配备警力,让民警扎根社区,落实“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及风险隐患排查、重点人员分级分类管控、重点区域场所部位掌控、校园安全管理等常态任务,强化阵地控制。坚持群众路线,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群防群治压减风险隐患。
组建义警阳光之家,将积极支持公安工作的125名群众发展为义警队伍,在人流高峰时段,参与治安巡逻防控等警务志愿活动,提高景区街面管事率;在辖区挑选威望高、社会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32人组成“乡贤调解队伍”,联合司法所形成奖补机制,在矛盾纠纷调解、命案防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发动酒吧、学校等单位强化保安人员配备,组建130余名保安人员参与的“保安联防”队伍,划分巡逻责任区,坚持重点区域每晚步巡。
以巷道为单位,以“邻里守望、合作共建”模式,整合相邻商户人防、物防、技防资源,发动商户参与防控工作,做实警务网格。
坚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勤联动实现综合治理。积极与大研街道综治中心、古城保护管理局、消防救援等部门协作,紧盯古城内酒吧、民宿客栈、旅拍摄影等重点行业场所,着力排查整治各类社会治安隐患。
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联合执法,对侵犯游客人身、财产安全、拉客揽客等违法行为零容忍、出重拳、强震慑,极大地转变了以往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形成构建和谐安定的旅游市场秩序的最大合力。
做实“情指行”改革,打造景区治安防控新模式
将丽江古城核心区划分为五个警务区,形成1所5亭共6个出警组的警力布防,在接报警情后,指挥长指令就近警力实现精准调警,快速响应。针对核心区治安形势启动“零点”勤务,每晚8点至次日凌晨5点分批次开展夜间治安巡逻和消防巡查,最大限度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依托全市密度第一的视频监控覆盖优势,助推派出所情报搜集、打击破案、救助服务等实战能力质变提升。
打造游客身边的派出所。5个警务亭细分警务区,东西南北中辖区全覆盖,24小时承担接处警、巡逻防控、应急处置、服务游客等各项工作,延伸派出所职能,成为游客身边的“110”。
建立社区里面的警务室。8个社区标准化社区警务室设在居委会,提供人口管理、信息采集、治安防控、纠纷调解、法治宣传、证明出具等业务,把公安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实行全天候服务的值班制。民辅警24小时值班值守,竭力解决职能部门下班后,寻求无果、无人帮助的急事、难事,把为民服务的初心体现在具体行动。
古城派出所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初显,2016年以来古城核心区命案“零发生”;2020年以来核心区抢劫、抢夺案件“零发案”;2023年,接处警数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上升46.61%,报立刑事案件与2019年同比下降40.14%,行政案件查处数同比上升58.45%。在丽江旅游业持续复苏,游客急剧增加的现实压力下,辖区重大敏感警情零发生,影响恶劣案件零发案,涉警负面舆情零炒作,有效保障辖区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