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玉龙县公安局玉龙山派出所,是一个辖区为玉龙雪山旅游区和大具乡甲子村委会的景区派出所。玉龙雪山景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年均游客接待量近600万人次;大具乡甲子村委会是以纳西族、彝族、苗族为主的典型民族杂散居地区。
近年来,玉龙山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于涉旅、多民族的地域实际,积极打造“游客暖心、民族团结”的基层调解品牌,创新成立“小雷”调解室。调解室以“法、理、情”为工作理念,采用“移动调解+双语释理+情法融合+多方联调”的工作方法,用心调解每一起纠纷,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避免矛盾纠纷和风险叠加外溢,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多元解纷道路,绘就了一道藏蓝色的雪山“枫”景线。
“杨所长、小雷警官,谢谢你们特地赶来山上帮我们调解,让我们双方都放下了心结……”
“来玉龙雪山旅游就应该开开心心地来,开开心心地回家,在这么治愈的美景里,不要因为一些小矛盾小纠纷影响了好心情,这也是我们成立‘小雷’调解室的初衷嘛!”
(图为“小雷”调解室民辅警在景区开展日常巡护)
原来,游客王某与另一团队游客卢某在雪山景区开放式取景点——冰川公园4506石碑拍照打卡时,因“排队”问题产生争执,双方互不相让,引发激烈的口角争执,随后演变为肢体摩擦。
“在接到警情后,我第一时间就带着雷道明赶上山来了,经详细了解案件起因及经过,双方的肢体摩擦为相互拉扯推搡行为,但此时双方情绪均处于激动状态,并表示自身在纠纷过程中‘受伤’,要求对方赔偿,不愿和解。”玉龙山派出所所长杨春龙介绍道。
(图为“小雷”调解室民辅警在景区开展日常巡护)
“我从双方的角度出发,分别安排当事人到调解‘冷却室’,做到先消气后调解,然后又带着他们前往景区急救中心‘检查验伤’,在稳定情绪、打开心结后让当事人从心里达成理解和共识。”玉龙山派出所“小雷”调解室的雷道明介绍说。通过“小雷”调解室的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冰川公园、甘海子、蓝月谷、牦牛坪、甲子村……哪里有纠纷,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移动调解进景区,化解纠纷显成效。“小雷”调解室紧扣派出所移动警务模式,以“移动调解进景区,化解纠纷‘零距离’”的工作理念,打造“巡防前移+移动调解+就近调处+快速响应”的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发挥调解员在景区景点的主观能动性,第一时间为游客提供舒心服务、第一时间响应游客需求、第一时间化解旅游纠纷,推动形成源头防控、排查梳理、就地化解、应急处置的涉旅纠纷综合治理机制,有效避免矛盾纠纷和风险叠加外溢,努力营造安全舒心的旅游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
(图为“小雷”调解室民辅警在景区开展日常巡护)
“‘小雷’调解室里的调解员们虽然年纪轻轻,但他们懂得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对我们村里人也很有亲和力,所以我们很喜欢找他们聊聊天,唠唠嗑。平时遇到邻里纠纷或者家庭矛盾也会主动来找他们调解,处事公道又会说民族话,大家已经习惯有事情请他们帮忙出主意。”说起“小雷”调解室,大具乡甲子村的村民和某坐在火塘边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火塘,在丽江少数民族同胞心中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它代表着某种虔诚的力量和信仰,家里有大事小情也总是一家子聚在火塘边来商量决定。甲子村是一个包含纳西族、彝族、藏族、苗族、白族的典型民族杂散居地区,为了让村民们在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放下心防,玉龙山派出所的小院里也布置了一间火塘屋,每次村子里发生了矛盾纠纷,“小雷”调解室的调解员们便会将当事人喊来火塘边进行调解。
坚持专业素养与民族情感相结合,建强双语解纷队伍。为进一步拉近少数民族群众心理距离、感情距离,玉龙山派出所打造了一支由大学生、退伍军人、新乡贤等人才组成,包含汉、纳西、彝、藏、苗、白等多民族的辅警队伍,作为“小雷”调解室的双语调解员。同时,对双语调解员队伍开设法制心理咨询、警务实战运用、矛盾纠纷调解、常见纠纷典型案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提升调解员队伍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现在,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之规定,应你们双方提出申请和要求对该案件作出调解处理,你们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还有没有异议?没有的话,请在协议书上签字……”调解室里,刚与同事处理完一起游客纠纷的“小雷”说。
“感谢小雷警官的快速调解,既没有耽误我们的后续游玩行程,调解结果也很公道,我们没有异议。”矛盾双方当事人纷纷对结果表示认可,并对“小雷”调解室“准、教、帮、快”的调处措施表示赞赏。
“这是一起因小孩口角问题引发家长肢体摩擦的纠纷,双方都是游客,且情绪比较激动,为了不影响他们后续的行程,同时也为了保障景区的有序运营,就需要我们‘准、教、帮、快’地来调处这起纠纷,用‘情’来安抚他们的情绪,用‘理’来倾听他们的诉求,用‘法’来亮出我们的公信力。”“小雷”调解室的成员雷道明说道。
“准、教、帮、快”四步走,用心用情解民忧。调解室通过“准、教、帮、快”展开纠纷调处工作,一是准确切入法,针对游客心理及潜在诉求,调解员分别安排当事人到调解“冷却室”,做到先消气后调解;二是教育引导法,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双方认识到自身过错,并能够换位思考合理合法表达自身诉求;三是帮扶感化法,调解员以家人的姿态倾听当事人诉求,在沟通交流中增进警民情感,潜移默化地消除负面情绪;四是快速处置法,面对游客旅游行程紧等问题,就地尽快调处并同步联动相关部门帮助游客解决后续行程问题。
“‘小雷’警官,我这边是玉龙雪山景区游客中心,现在有几名游客因未赶上乘坐索道的规定时间,对我们检票口的工作人员产生了一些误解,需要你们过来支援调解一下!”玉龙雪山景区运营公司安全管理部经理徐振宇一边安抚游客的情绪,一边呼叫着“小雷”调解室的支援。
“好的,我就在附近警务室,马上过来!”为了帮游客寻找遗失的手机,正在甘海子警务室与同事查看监控的雷道明接到景区企业的求助电话后,立马起身赶往现场。
调处过程中,民辅警与徐振宇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描述,了解实际情况后,第一时间释明景区相关规定消除误解,最快速度联动景企部门解决游客未完成的行程,助力游客开心顺利踏上景点行程。“这就是我们的‘小雷+’联合解纷新模式,充分整合景区资源,优化调解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结果调处每一起矛盾纠纷。”随后赶来的杨春龙介绍道。
(图为“小雷”调解室民辅警与网格员开展日常走访)
“小雷+”多方联调机制,打造基层治理“雪山”模式。“小雷”调解室积极与景区企业搭建联勤联控合成机制,充分整合景区安全巡逻队、女子巡逻队、四方保安、索道管理员、企业内保等的安保力量,引导近百人的景区安保力量在各自领域充分履行自身职能,形成“地格”联防、多方“管片”,景区网格化联勤群防力量辐射率达到98%,努力打造一支“用心排查+助力化解+推动宣传”的景区网格员队伍,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高效化解。
(图为“小雷”调解室民辅警与网格员开展日常走访)
“小雷”调解室是向来玉龙雪山的游客展示丽江温度的一个窗口,更是玉龙山派出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张新名片。“小雷”调解工作室将持续通过畅通渠道、完善举措、建强队伍、规范程序,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能力,打造“游客暖心、民族团结”的基层调解品牌,擦亮群众幸福底色,扎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