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沧源边境管理大队单甲边境派出所紧盯“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工作目标,以临沧市“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载体,优化“打防管控” 勤务模式,有效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实现辖区多年零命案和可防性案件连续两年零发案的成效,走出一条具有沧源特色边境地区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聚焦组织领导 在两网融合上持续发力
单甲乡地处中缅边境,社会环境复杂,单甲边境派出所从辖区社情实际出发,创新建立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区警务工作网“两网融合”工作机制,将辖区6个行政村划分为3个警务区,单甲边境派出所党支部与单甲乡党委、刀里警务室党小组与嘎多村党总支、安也警务室党小组和安也村党总支分别结对共建,定期召开警地联席会议,建立健全每月互访、征求意见、考核考评及互帮互助等机制,形成班子一起建、大事一起议的良好工作格局。
落实党员民警兼任行政村党组织副书记,推动“班子能力水平互相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互相提升、党员党性意识互相增强、党建基础实效互相凸显”的工作举措,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稳边固防、处置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建立“共建党员互评”“党员评议共建支部”等制度,激发警地党员的服务热情和工作干劲。创新在嘎多村党总支推广“五联党建工作法”,使警地党员在互帮互学、优势互补中实现共同提高。结合月亮古寨深厚文化底蕴,打造出党为“月”群众为“星”的特色边境党建文化带受到市委组织部表扬推广。
聚焦治安防控 在联防联创上持续发力
着眼于辖区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单甲边境派出所全力打造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升级版”。所支部与驻地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富民兴边、共建稳边、合力治边”的新实践,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联创、互促共赢”的警地共建良好格局。
单甲边境派出所按照“一村寨一策”“一社区一策”的整治思路,深入推进重点村寨(社区)集中整治工作,社区民警主动融入村组干部、联防队员、辖区群众、治安信息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加强社情民意、矛盾隐患问题等信息收集工作,做到村中有事、我必知,将原本群众与村组干部“两张网”融合成社会治理体系“一张网”的同时,对每周警情进行研判分析,寻找可防性案件发案规律、特点,有针对性开展防控打处。
采用静动结合、人技结合等方式,屯警街头路面,坚持“有警处警、无警巡逻”,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发挥各联防单位优势,对辖区范围内的治安隐患进行联合预防、联合处置;坚持日常安全检查与突击清查紧密结合,组织警力对辖区各大行业场所开展全面清查排查工作,全面及时掌握易发案场所情况,做实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和实名制登记,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2023年,收集违法犯罪线索30余条,通过线索查获潜逃19年的在逃人员1人,非法制造、持有枪支案件5起6人,边境辖区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聚焦民生关切 在协同发展上持续发力
单甲边境派出所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基层治理的重中之重,统筹服务经济发展与乡村社会治理两个大局,坚持以“群众有多少种需求,民警就有多少种身份”的标准,全心全意践行总书记“三好”回信嘱托,厚植平安边境根基。
针对失业人员治安隐患较多的问题,单甲边境派出所协调有关单位,组织专门技能培训1300人次,为失业人员提供直接就业选择。开展针对性的扶贫帮困工作,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现全部脱贫,村“两委”、企业赠送锦旗15面。
将民警结对联系服务群众情况和农村党员守边固防作用发挥情况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联合成立志愿服务队、政策宣讲队、护村护寨队,积极为民排忧解难,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2023年内,所支部开展孤寡老人慰问、秋收助农、身份证办理、补录户籍登记等为民服务50余件,获辖区群众赠送锦旗4面,辖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新时代、新征程,单甲边境派出所将继续维护好民族团结,以更加坚实的步伐、更加有效的举措,为绘制出灵动而祥和的平安佤山生活画卷添彩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