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沧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探索创新以“三个站位”深入推进锻造新时代强边固防“钢铁长城”工作实践,推动临沧边疆现代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临沧市各族群众身上都镌刻着全民防控的基因。
清晨,耿马县孟定镇高海拔区域的山头寨村水桑树组,浓雾还未散去,142界碑静静矗立在国境线上。山下抵边警务室里,山头寨村外事界务员、段长小罗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控画面,并定时向上级指挥中心报告情况。
“作为守边人、作为段长,我有责任守好祖国的边境,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小罗的“使命”不仅是值班值守,更要负责142号至143号界碑巡逻,这条长约2.6公里的边境线,他走了整整39年。
近年来,临沧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守土固边的强大优势,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守边防”机制,开展“争当一辈子好段长”实践活动,践行“脚步丈量边关”理念,做到指挥在一线、调度在一线、督战在一线,将290.791公里边境线划分为218个责任段,1639名市县乡村组段长同守边境,全面构建“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全民防控体系。
边境地区是国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除了构建全民防控体系,临沧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法律服务体系,重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边境管控政策,开展法治文化“四入行动”“法律六进”“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通过村民小组长会、户长会、火塘会、大喇叭、巡逻车、宣传标语等形式,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有效传递法律政策信息,激励引导边境一线群众坚决为国站好岗、把好关、守好门。
围绕“稳堵防管”措施,临沧市遍访涉缅婚姻家庭,全面清查管理“三非”人员,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将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列为市委重点工作,按照排查、处置、销号,再排查、再处置、再销号原则,对重大风险隐患实行动态管理,高位推动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形成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强边固防是“国之大者”。立足边疆、边境、民族地区实际,临沧市将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践行“三个站位”抓强边固防的生动实践,切实肩负起为国守边重大政治责任,站好安全岗、放好安全哨,坚决守好国门、管好边境、筑好防线,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在祖国西南边疆大地持续唱响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壮美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