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宏边境管理支队盈江边境管理大队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与盈江县驻地15个职能部门深化开展党组织联创联建活动,聚力打造“红石榴”党建品牌,将党建融入队伍建设和中心主业全过程、各方面,呈现出“组织联建、治理联防、发展联动、边境联固”的良好效果。
创新共建结对模式。推行“党建+边境治理”新模式,推动10个基层党组织与26个驻地党组织结对联建,7名派出所所长进入乡(镇)领导班子,6名民警担任乡(镇)联指中心副指挥长,6个边境警务室挂钩联系24个联防所,构建警地联创共建“四梁八柱”。
健全共建工作机制。建立“联合议事、联合抓建、联合服务、联合稳边”4项机制,共商共议警地党建共建工作10条措施,有效凝聚起共创和谐平安边境的强大合力。
建立共建互动纽带。建立“主题党日+”“活动轮值”等机制,常态开展“六个到一线”等活动,推出“同心圆工程”“书记轮值上党课”“党员互动宣讲”等特色做法,有效打破组织生活分区壁垒,推动实现组织共建互动常态化、长效化。
政治理论联学。依托“理响盈江”精品课堂,搭建“云上+”学习平台,推行“清单式、点菜式、大众式”授课,开设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实操、党风廉政建设、英模典型、民族团结“五大课程”,开展专题授课5场次,2名党员民警入选德宏州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讲师团。
优质资源共享。坚持用好用活警地资源,推动信息共享、阵地共享、文化共享、效果共享,联合建成学习室8个、党员活动中心6个,联合27家单位搭建“红石榴暖警驿站”,实现警地资源深度融合发展。
实践活动联办。组建“红石榴宣讲队”,探索实践“五背”警务模式,发动党员深入辖区通过现场展览、发放资料、展播视频等方式,开展各类宣介活动100余场次,及时宣传党的政策、掌握社情民意、准确掌握辖区动态。
典型引领砺警魂。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组织党员民警深入边境一线开展“亮身份、践承诺、提业绩”活动,发挥“云南省调解能手”李云山、首届“最美戍边警察”王玉鑫等典型引领作用,激励党员民警投身强边固防大局。平原、芒允、苏典、勐弄边境派出所获评德宏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盘活资源展警风。联合8家共建单位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等主题实践活动,用好刀安仁故居等红色教育资源,深度挖掘基层民警展现戍边卫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鲜活素材,联合县民族宗教局拍摄警地同心主题宣传片,进一步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盈江边管故事”。
文化传承润警心。深化“国门文化”示范创建,挖掘盈江“上四关”历史遗迹蕴含的卫国戍边精神,通过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书画摄影展等活动,构建“新时代守关人”价值体系,把“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意识根植在党员民警和各族群众血脉中。
强边固防展新貌。健全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联合解放军、联防所等单位开展边境联巡、隐患联排。以“三项创建”活动为契机,建立8支“红石榴背包警务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村寨治理格局,边境管控基础牢固、态势向好。
组织帮建护民生。在驻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联合职能部门在42个边境村寨举办农民夜校,推动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培育发展绿色产业,示范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
平台帮扶促发展。依托“红石榴警务公益平台”和“警校联管”工作机制,聚合力开展关爱帮扶工作。累计募捐衣物10万余件、图书2万余册,建成爱心图书屋8间,发放爱心物资、助学金300余万元,推动苏典、勐弄、支那、卡场4个边境乡(镇)4900余名困难学生和群众得到关爱救助,构筑起警民警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