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边固防 > 正文
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勐董边境派出所:守好边境就是守好自己的家
发布时间:2024-11-11  责任编辑:符晓

龙乃村是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勐董边境派出所辖区的抵边村寨,全村国境线长3.9公里。百姓从吃不饱、穿不暖,居住茅草房、踩着泥巴路,历经努力,蜕变到如今的安居房、柏油路,建设成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寨。

龙乃村只是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勐董边境派出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民”的基础、把握“稳”的关键、做足“边”的文章,以党建联创、边境联控、矛盾联调、普法联宣等工作举措为抓手,切实维护边境辖区稳定、促进边疆社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绘就“幸福佤山·平安勐董”美好画卷。

 

 

党建联创 共建共治更强

围绕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和“云岭边检党旗红”党建品牌创建要求,勐董边境派出所紧盯辖区“边境线长、行业场所杂、治安管控难”的显著特点,与勐董镇机关党支部、勐董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勐董镇退休党支部和10个村(社区)党组织组成“1+4+10”党建联盟,共同签订“幸福佤山·平安勐董”联创联建协议书,探索品牌联建、队伍联育、边境联控、事件联动、纠纷联调等“十联模式”,共同推动“党建+平安边境”社会治理新格局。

“踏上巡边路,用脚步丈量祖国的边境线,这样的警地党日活动很有意义!”在搭建常态化党建共创共享平台过程中,共建各党支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优势资源联享制度,互学经验、互鉴做法,同上党课、联合巡边,为平安边境创建注入强有力的共建共治力量。

 

 

边境联控 平安守护更严

沿着蜿蜒盘旋的耿沧二级路永和段,穿过茂密的山林,驶入边境巡逻道,道路两旁、房屋前后插满五星红旗随风飘扬的景象映入眼帘,这就是龙乃村抵边自然村,与不远处的缅甸隔山相望,其中距离边境线最近的一户仅200米。

“这条巡边路,我们每周至少得走上一遍。”上永和警务室里,伴随着一声哨音,大家带齐装备和干粮,在该警务区警长的带领下,全队整装待发。龙乃村山高坡陡、道路难行,每到联合巡逻这天,大家都是一大早出发,直到傍晚才归来。

龙乃村户户都是哨所,人人都是哨兵,放牛就是在巡边,采茶就是在守边。在开展常态化“查强固”边境巡查期间,警务室民警定期联合护边员、联防员开展边境踏查,全面排查物防破损、技防盲区等情况,确保风险、隐患、漏洞100%查找、整改到位,切实发挥一线屏障作用。

 

 

矛盾联调 邻里关系更近

“经过劝导,我意识到这么多年来家人对我的包容和付出,我会努力改正错误,好好过日子!”近日,老岩家总是接连不断传出吵闹声,还不时听到巧妹的哭声。民警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老岩因工作不顺时常借酒消愁,多次发生争吵,一时间“闹离婚”的声音传遍了龙乃村。得知情况后,民警迅速联合辖区司法所进行调解,从法律法规、人情伦理、家庭声誉的角度,多轮次耐心开导劝说。经过调解,老岩夫妻态度得到缓和,都愿意给彼此重新修复关系的机会,并对调解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表示感谢。

联合调解是勐董边境派出所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同时,该所探索建立矛盾纠纷“三色”管理、“四级调处”“三所联动”等工作机制,积极整合镇综治中心、镇司法所等力量,挂牌成立“司法驻所室”,完善“律师入所”机制,实现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形成了协同高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格局。今年以来,成功化解婚恋、劳资、邻里等矛盾纠纷168起。

 

 

普法联宣 法治氛围更浓

“以前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伍,联合开展普法宣传以后,有了汉佤语普法小分队,用佤语传递‘法语’,群众的积极性增加了不少!”龙乃村是民族同胞聚居地,佤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8.4%。听不懂、说不了佤语,成了该所开展普法工作难度大、效果差的一大原因。为此,讲让百姓听得懂、愿意听、主动听的普法宣传,该所民警用足了心思。

勐董边境派出所组织佤语讲得好、会宣讲的辅警协助开展普法活动,时常组织民警学习佤语、认佤文字,同时,充分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体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做好涉边涉诈涉赌涉私等违法犯罪普法宣传工作,用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宣传作品和方式,教育引导辖区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勐董边境派出所以龙乃村普法宣传工作为样板,整合辖区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不断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法治副村长”,加强民族普法服务队建设,充分发挥“车轮警务”流动车轮普法便利作用,有效推动学法、守法、尚法的现代化边境法治村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