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始终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扣“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富边、强边、稳边、睦边”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好边境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通过开展边境地区专项整治、联防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国门利剑2024等专项行动,不断推动边境管控由一线防控向社会面精准治理转变,切实维护边境社会安全稳定。
坚持推动“边境治理”与“基层治理”融合共进。勐腊县针对“边境治理”与“基层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将强边固防工作纳入县委日程,按照“一线堵、二线查、三线治、四线控、五线守”模式,开展边境专项整治,从县委层面成立“1办6组”定期研究强边固防工作中遇到“堵点”“难点”问题,加强组织保障,确保边境安全稳定。其次,在“双向挂联”工作基础上,拓展建立边防委成员单位挂联边境联防所及抵边村寨“双挂联”制度模式,全程强化挂联村治理措施和形势分析研判,督促“单位+联防所”定期到挂联村寨开展工作,将挂联成效作为挂联单位年度“平安建设”综合考核、派出人员年度个人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整合88个边境联防所与61个抵边村组建立“党建联合体”,激活党建引领元素,形成“联防所+边境派出所+抵边村寨区域”联防联控力量,将边境村寨党员干部纳入轮值联防员队伍,深化红色力量守好国门“坚固防线”。
坚持推动“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融合共建。勐腊县抓实指挥体系建设,推动县级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与县公安局指挥中心融合运行,协调边管专业力量进驻县乡7个中心任副职,制定《勐腊县联合指挥中心“擂台比武”方案》,建立值班值守、应急响应等机制,规范指挥调度、协调联动、应急处置、信息报送等工作机制,通过7个比拼活动每月选出1名乡镇联指中心为擂主,进一步激发比学赶超氛围;同时,为夯实人才培养储备,高度重视边防人才培养工作,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协调乡(镇)党委给予基层边防和平安法治办公室优先挑选边防工作人才政策,着重培养分析研判、设施维护、指挥调度、督导考核4类人才,确保边防人才实现“年轻化”“专业化”;在落实查缉要素保障方面,在入县、入镇重点路段和两翼通道设置查缉点开展涉边违法犯罪查缉工作,由公安机关民警辅警担任查缉点“点长”统筹查缉点日常运行工作,依托公安机关侦查中心,以信息化预警为支撑,加大图侦专班建设,分类别对涉边违法犯罪人员开展堵截、布控,确保“线索研判更精准,嫌疑人抓捕更及时,案件深挖更到位”,减少偷渡向边境一线涌入问题。
坚持推动“区域联防”与“信息互通”融合共创。为提升部门区域联动,勐腊县以完善边防体系、互通情报、强化治理、整合巡逻资源为抓手,围绕“常态、共享、联动、共赢”理念,出台《勐腊县军地联席会议实施方案》,每月定期召开军地联席会议,全面拓展军地合作平台,实现涉边“四个一体”机制,形成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四维”边境管控新模式;同时,为推动双边稳固共治,建立了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与毗邻地区签订协议书,共同督导调研、划定共管区域。坚持问题、结果导向,探讨强边固防经验,协商解决跨界问题,构建“边境共管、资源共享、难题共解”体系,补齐短板漏洞,实现边境治理由“分散而治”变“攥指成拳”;此外,针对勐腊边境点多、线长、面广这一特性,制定了人防调配机制,出台边境联防员队伍跨区域、跨乡镇调配使用制度,有效解决了跨境违法犯罪突出、边境管控形势严峻的乡镇用兵需求,切实强化特定敏感区域边境管控工作。
坚持推动“戍边巡护”与“阵地建设”融合共抓。在提升队伍素质方面,勐腊县以推进联防员队伍正规化、规范化为抓手,修订完善边境联防所、联防员管理办法等制度,开展联防员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全面推动边境联防员队伍作风效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其次,为规范联防员队伍建设,挑选退伍军人或从警人员组建教员专班开展“送教下所”工作,打造“实战、专家、教学”教官队伍,提升联防队伍教学、实战、实景“三个能力”,还按照“1+2+N”模式组建物防设施运维小分队,强化联防所和铁丝网修缮;此外,为提升治理精度,还建立了镇、村、组三级“群治一体、群群结合”机制,强化联防员、戍边志愿者等政法元素植入村委会一层,确保治理工作不断档,常态化联动公安、边管、住建、市场等部门开展治安清查,在重点场所、重点区域统一开展治安要素摸排清查行动,全力铲除各类涉边违法犯罪滋生土壤。
今年以来,勐腊县全县强边固防基础不断夯实,稳边固边能力显著提升,持续巩固了“三下降一扭转”的良好成果,妨害国(边)境案件数及查获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4%、32%,刑事走私案件下降42.8%,边民“引带”同比下降46%。下一步,勐腊县委政法委将继续立足政法工作职能,主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边境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添砖加瓦。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记者:陈绍云 通讯员:杨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