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边固防 > 正文
红河州金水河边境派出所:“三力”赋能提质效 主防前哨守平安
发布时间:2024-10-18  责任编辑:汪雨春

“三项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红河边境管理支队金水河边境派出所以推进“主防”建设为抓手,在伉偭社区警务室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网格管理、民族融合的辖区治理模式,2021年以来伉偭社区连续三年实现“零发案”,初步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党和人民满意的“伉偭枫味”。

 

 

以党建引领凝聚“向心力” 筑牢平安边境建设“主阵地”

一是搭建“共建共治”新格局。与伉偭小镇党支部建立“四共四同”联创联建机制,搭建以“三河”为线,伉偭小镇村史馆、593烈士纪念馆、英雄十姊妹纪念馆等为点的红色党建文化圈,着力打造“三河同心聚力护边”党建品牌。二是聚焦“三务融合”新方向。向伉偭小镇警务室派驻1名民警、1名辅警,充分发挥驻村民警兼任村委会党支部副书记优势,深化“党务+村务+警务”三务融合,每月定期召开辖区治安研讨会,共通治安状况、共研治安问题、共制解决方案,有效消除辖区治安隐患。三是解决“主防建设”新难题。聚焦部分居民生活困难实际,宣传引导13名群众就地加入本土扶贫车间就业。聚焦“一老一小”问题,推动党委、政府建成居家养老中心和儿童之家。聚焦小镇居民法治意识不强的问题,协调州司法局投入经费10万元建设伉偭小镇法治长廊。

 

 

以建强队伍汇聚“共治力” 激活平安边境建设“新动力”

一是建强网格管控队伍。根据小镇独特区位优势,构建“1+13+45+50”智慧警务联防机制,细化网格化治理建设清单,建立网格管控队13支45人,形成“一支撑两网格”社区警务管理新模式,实现警务室指挥研判、智慧监控全天候布控维稳、网格管控队常态巡防的管控目标。二是建强矛盾调解队伍。立足小镇少数民族易地扶贫搬迁聚居,风俗习惯差异大的实际,建立“1+8+N”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矛盾纠纷“五步调解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3起、调解率100%,工作做法被金平县委政法委作为优秀典型案例在全县推广,并在全州综治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三是建强防范宣传队伍。组建少数民族宣传小分队1支9人、“边管+边检”普法服务队1支,向司法部门争取为警务室配备1台智能普法终端,开展“法治夜校”普法宣传1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668份,形成了“流动普法+定点普法”相结合的普法模式。

 

 

以真抓实干提升“服务力” 搭起平安边境建设“连心桥”

一是打造“345”工作标准。依托伉偭社区警务室精心建立民警帮办、绿色通道等前置服务功能,扎实开展“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村寨”创建活动,压实社区民警“三必访”“四必清”“五必到”工作职责,采集更新基础数据2146条,走访重点人群64人次,检查行业场所16家次。二是推出“家庭警务”工作模式。制作家庭警务走访清单,做到“三问、三访、三报告”。依托伉偭社区警务室,开展开门评警、警民恳谈会等5场次,收集社情民意29条,解决困难问题36个,进一步拉近警民关系,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浓厚氛围。三是丰富线上线下工作举措。推行“上门式”服务,帮助群众办理政务78人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89次,集政务、警务和法律服务于一体的“温馨驿站”成效初显。建立“警企群”“警校群”“村组群”等警民联系微信群,发布预警信息36条,受理群众咨询68次,实现办事、咨询、反馈更加高效便捷。

 

 

下一步,金水河所将持续完善推广“伉偭模式”,做实做细“预防警务、主动警务”,以点带面推进金水河平安边境模范系列创建,持续提升边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