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边固防 > 正文
临沧市沧源县:强边固边兴边人心同
发布时间:2024-08-26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临沧市沧源县各族干部群众始终坚持爱国守边的光荣传统,争当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呈现出强边固边兴边人心同,边境安全稳定的新画卷。

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越郁郁葱葱的橡胶林,走进班老乡班搞村的垌那海自然村,一幅生态宜居的幸福村寨新画卷映入眼帘。

“垌那海”在佤语中意为有平坝田地和水的地方,代表着和谐平安、健康幸福、富饶美丽的意思。这里素有“沧源抵边第一村”之称。长期以来,“垌那海”的村民们始终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边境线。

 

 

“谈起‘垌那海’的由来,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班搞村老支书介绍,为了守好边境线和发展经济,1987年,班搞村三四五组的13户村民来到界桩旁安营扎寨,并建立垌那海联营胶队。当时,大家一边种植橡胶、一边守护和巡查边境线,而这一守就是37年。

37年来,垌那海自然村从一开始的竹篱笆、茅草房到后来的石棉瓦空心砖房,再到现在的砖混结构小洋楼,变化的是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变的是守护神圣国土的初心。

老支书说,“守好了国门也就是守好了家门。虽然我已年近70岁,但只要党组织需要,我会一直履行好守护边境一线的神圣职责,让守护祖国领土的精神代代相传。”

 

 

“为了守好边境线和发展经济,举家搬迁……”这是沧源各族干部群众爱国守边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沧源县坚持以“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为使命,深化“争当一辈子好段长”“争当一辈子好支书”等实践活动,坚决扛实“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守边境、“五位一体”强打击、五级网格化矛盾”的政治责任,完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不断提升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融合质效。

同时,将边境重点区域划分为关口前移段、口岸通道段、抵边村寨段,实行分级分类精准管控,优化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以“党建+三长”为引领,建成抵边警务室、联防所,布设技防设备,选派“五级”段长1047名,党员干部“一肩挑”担任联防所临时党支部书记和所长41名。

 

 

在守好边境线的同时,沧源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把发展双边经济作为维护边境安全稳定的重大举措,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双边沟通协作,结合边民互市贸易多元化发展,以优化口岸通关流程为突破口,吸引外贸企业投资,把“过路经济”转变为“落地经济”。目前,全县外贸经营主体达1720户。

以通关查验设施、智慧口岸设施、仓储物流设施、跨境电商基础设施、指定监管综合场地等建设为重点,深化通关领域改革,实施“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的举措,加快口岸经济建设,推动兴边富民。今年上半年,全县口岸进出口货值突破10亿元关口,同比增长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