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边固防 > 正文
“千万工程”赋能基层治理 解锁醉氧单甲“平安密码”
发布时间:2024-08-20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单甲边境派出所立足基层治理实际,将嘎多村打造成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三好”(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样板村,凝聚起“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强大合力,实现了“千万工程”基层治理示范村“单甲篇章”的有益探索。

党建引领融合乡村自治 绘好共治共享的“政通人和图”

制度统筹,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以党建引领实现对基层治理的有效调动,持续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四梁八柱政策框架,推动单甲所党支部与6个村党总支(支部)结对子,协调单甲乡党委印发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方案及任务分解表、年度基层党建重点任务项目清单,层层细化责任清单,项目化推进工作,充分发挥“统合”功能和“联动”参与作用。

 

 

理论先行,共治共享氛围更加浓厚。警地联合在嘎多村党总支创新推广“五联党建工作法”,把组织建“全”、把队伍建“强”、把阵地用“活”,使警地党员在互帮互学、优势互补中实现共同提高,让党建工作有形化、实体化、惠民化。特色“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受到市委组织部表扬推广,省、市“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系列现场会相继在嘎多村召开。

组织覆盖,乡村自治体系更加完善。将6个行政村划分为3个警务区,进一步将警力融入基层党组织,积极动员和挖掘每个自然村党组织和党员的优势,构建“乡党委—行政村党组织—警务室党小组—村民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结构,常态化采取“围炉煮茶”“火塘夜话”等方式开展“边寨协商”征求意见会、“党政警群”解纷评议会,引导群众参与乡村建设,推动实现群众共治共享。

 

 

末端治理融合乡风建设 绘好乡村振兴的“惠风和畅图”

聚焦强规范,走民主法治路。把警务理念融入“村规民约”,推动社区民警进村“两委”班子、担任村法治顾问,优化村务公开、村民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解纷评议会等制度,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不断巩固提升村民自治基础和民主管村能力。

 

 

积极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以“积分制”兑换生活资料,发挥“小积分、大促进”的正向带动作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行积分制以来,村民们通过赚积分、比积分、兑积分,积极参与到各项村级事务中。

 

 

聚焦破难题,矛盾纠纷不出村。为缓解农村矛盾调解规则模糊和调解平台受限等难题,单甲所支部探索“月亮古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经验,在“微信点单式服务”的基础上创新调解方式,变警情式调解为预约入户式调解。群众预约后,“月亮之家”巡防队的民警入户走访调解矛盾纠纷、普及法律政策,对复杂矛盾进行联系协商,形成联动联调的调处机制,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

聚焦抓基础,乡村振兴底色亮。对巡防队员进行专业培养,打造老百姓身边“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创新巡防队普法宣传小组员普法责任与基层治理积分挂钩机制,采取“见面宣教、挂账销号”措施,一对一解答劳务合同、民间借贷等法律问题,夯实群众法治理念,做好纠纷源头治理,推动全乡辖区各村村域治理现代化建设,切实发挥“软法善治”作用。

 

 

民生关怀融合乡村建设 绘好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图”

聚焦群众期盼,树立民生警务新理念。依托“月光警务”24小时值守工作机制,全天候为群众提供警务咨询和反诈劝阻等前端服务;固化案件线索、纠纷线索征集及纠纷逐案回访机制,警务区挂钩负责民警对每起纠纷警情回访形成笔录台账,做到疑点细心认真解释和难点梳理引导到位,从源头上消除矛盾纠纷司法诉讼升级、“民转刑”等高风险隐患问题。

聚焦“一老一小”,打造邻家警队新服务。依托月亮警务室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贴近生活的小事常办活动,为孤寡老人定期检查房屋安全隐患、上门办证送证、协助村医为老人上门体检、为创业青年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固化“护校安园岗”制度,经常性开展“课堂式普法”,以图文并茂、以案释法等形式有效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律常识。

 

 

聚焦协同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新升级。全面开展“警察调研产业”“穿警服的副支书”等活动,深入辖区生产大户、农业厂房,及时了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今年以来,警地党组织协助辖区居民助产助收1600余亩、农产品推广销售500余吨、协调技能培训1400人次。

“‘千万工程’是千村千面、万村万象的万千气象,是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万千形态,也是我们政法部门赋能乡村振兴的着力点,通过乡土警务理念升级,辖区可防性案件实现四年零发案,有力破解基层治理业态同质化困局,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单甲边境派出所所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