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边固防 > 正文
边境线上善调善治的派出所
发布时间:2024-08-16  责任编辑:符晓

德宏州盈江县勐弄乡大山深处有一个矛盾纠纷调解率高达98%的派出所——盈江边境管理大队勐弄边境派出所。

背着背包,走在青石小道上,一家家地走村入户,解答村民的一个个咨询,记录着村村户户的情况,这是勐弄边境派出所“红石榴”背包警务队的日常……

“今年以来,在我们派出所辖区内,98%的纠纷都能在基层化解,是多元化解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所所长说,“民警多跑腿、多谈心,加上多方联动配合工作,社会综合治理与警方精准打击相结合,辖区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随着时代变迁,勐弄边境派出所以探索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为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多方联动“治矛病”,多元调解“解纠纷”。青石小道中的人间烟火,正是勐弄边境派出所全力打造的适应辖区村民“性格”与派出所警力配置的地区矛盾纠纷化解模式的结果。

 

 

主动出击,群众不用上门

武先生外出回家发现自己家的摩托车被其侄子与同学偷偷骑出去,外出游玩时将摩托车撞毁。由于都是亲戚,这让武先生很堵心。一个星期前,“红石榴”背包警务队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上了武先生及其侄子家长,前后跑了四五次,顺利将摩托车赔偿问题解决。

“总想着是亲戚朋友就不想报警解决,没想到警察反而主动来帮我解决了,真的是太谢谢你们了!”矛盾解决后,武先生激动地给民警发了消息表示感谢,并开心地说亲戚之间的关系也没因此事而疏远。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能等群众找上门。”这是“红石榴”背包警务队民警常说的一句话,他们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创新推出“啄木鸟门诊制度”,从原先派出所“等待警情”向主动深入基层“找病源”转变,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需求记录在案,联系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如果遇到急难事件,派出所领导包保解决,确保件件有回音。

 

 

勤走勤访,不要怕麻烦

“很多矛盾纠纷,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调解这些矛盾纠纷一是需要群众信得过你,二是需要具体情况特殊分析,三是需要多走、多访。”这是“红石榴”背包警务队在调解矛盾纠纷中形成的经验。

8月6日,派出所接到报警求助,辖区群众左先生称自己被人骗了,恳请派出所帮忙处理寻找。民警随即向其了解具体情况。

原来是左先生因渴望一段婚姻,找何某介绍外籍女子,当时被收取介绍费2000元,给予“妻子”家彩礼钱为54000元,但时间过去很久,都没有安排相亲,便找何某退钱,何某以各种理由推诿扯皮,双方各有说辞。

 

 

多次协调沟通并安抚双方情绪后,民警联系介绍人何某到派出所面对面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经过民警悉心劝导和以案释法等多种调解方式,最终在民警的不懈努力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介绍人何某同意退款。8月9日上午,左先生为感谢派出所对他的关心和帮助,送上了“及时挽损、全心为民”的锦旗。

 

 

多方力量,共建共治

“谁家盖房子占到了我家的土地?他家的树为何挡住了我家的去路?为什么他家要把草果种到我家的地上……”类似的问题,是民警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如何解决?“红石榴”背包警务队的民警们很有发言权。

2023年10月27日,勐弄边境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勐典村委会楂子林村民小组48户农户家的草果被人采摘。接报后,勐弄所带领15名警力前往现场核实情况。经核实,自2002年,勐典村委会中寨村民小组村民与勐典村委会楂子林村民小组村民在该土地使用上一直存在着争议,勐弄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就该纠纷进行调解,未果。接警后,派出所多次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多方合力,实地勘察界线。2024年7月26日,在前期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政策引导、讲法普法、用情化解等方法,通过长达12小时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达成了清晰且明确的界线共识,一起历史遗留林地纠纷被成功调处

勐弄边境派出所实行矛盾纠纷多元联调机制,联合职能部门出策出力,全力构筑“责任明晰、衔接紧密、流转顺畅、配合有力”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此外,针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勐弄边境派出所还会按照“30天回访机制”,一个月内至少回访一次,对婚恋、家庭等易复燃的矛盾纠纷跟踪关注调解协议履行情况,防止矛盾反复。

警调对接“动”起来,基层治理“活”起来。一件件纠纷案例成功调解的背后,是勐弄边境派出所落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勐弄边境派出所运用多种方式多元调处,摸排矛盾隐患48件、化解矛盾纠纷39件。从矛盾纠纷源头有效化解了风险,辖区警情与各类案件发案呈明显下降趋势,社会面治安逐年好转,辖区村民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