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文山州麻栗坡县的茨竹坝村,平均海拔1720米,辖区人口近4170人,潮湿的气候和强烈的光照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壮美云海,麻栗坡县公安局茨竹坝边境派出所也成为了这里的“云端”守护者。
近年来,茨竹坝边境派出所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三个工作法”,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大力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安边境创建、群防群治能力水平,辖区连续保持着11年无命案记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坚持“火塘夜校”,教育引导零距离
茨竹坝边境派出所针对辖区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劳动习惯,为避免白天普法宣传效果不佳的情况,创新农村普法形式,创办了“火塘夜校”,通过“火塘夜校”听民声、摸民情、访民意,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打通全民普法工作“最后一公里”。“遇到债务纠纷怎么办?”“怎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民警和群众围坐火塘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的疑惑,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提升法治意识,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有效防范“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的发生。
今年以来,茨竹坝边境派出所共派出民辅警88组352人次进村入户开展“火塘夜校”普法宣传,群众参与度达辖区总人数70%以上,邻里纠纷明显减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呈大幅度提升。
坚持“五心调解法”,矛盾源头早化解
茨竹坝边境派出所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始终坚持“热心服务、耐心劝解、细心调查、诚心为民、公心执法”的五心调解法则,不断探索矛盾纠纷化解的新思路,落实治理、预警、研判、防范、处置、服务六项前移举措,做到事前排查、事中调解、事后服务,并推行警民联系卡,达到知社情民意、知急难愁盼、知关切诉求、知矛盾隐患。
今年以来,茨竹坝边境派出所结合“夏季行动”“基层治理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大管控”等专项工作,共组织120组720人次警力入户访谈和走访调查,深入排查各类婚恋纠纷、邻里纠纷、债务纠纷、山林地界纠纷等,做到对症下药、精准防范,将87起存在潜在风险隐患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化解成功率100%、反弹率为零的目标,达到了“调解一起矛盾纠纷,留下一片法治天空”的良好效果。今年以来,未发生过民转刑案(事)件。
坚持“1+2+3+N”,风险隐患常排查
依托村(居)“两委”组建云上护卫队、女子护卫队等,持续深化“党政军警民”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构建“1+2+3+N”(1名民警+2名辅警+3名村干部+N名群众)边境治理模式,抓实抓细“查隐患、堵漏洞、补短板”专项行动,紧盯边境地区各类突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加大对边境地区的巡查宣防力度,坚决守住边境线不发生“潜入潜出”的底线。
同时联合村组干部对辖区特殊人群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重点人员,采取“面对面”交谈、“点对点”疏导,坚决防止漏管失控。通过“1+2+3+N”边境治理模式运行,建立信息共享、边境联管、会议联席等制度,实现了“警格+群防网格”有机融合,形成了“点线面结合、党政军警民联防”的立体化边境防控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