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边固防 > 正文
红河州绿春县:画好“四同心圆” 提升边境群众幸福指数
发布时间:2024-08-06  责任编辑:汪雨春

近年来,红河州绿春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政治优势,坚持以提升宜居环境、做强富民产业、共建和谐家园、守护民族团结为抓手,带动边境群众绘就了一幅“富边样板、稳边示范、守边屏障”的边境幸福村新画卷。

 

绿春县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二甫新村

 

画好基础固边“同心圆” 推动边民宜居新提升

发挥好统一战线争取人心、汇聚力量的宝贵优势,绿春县集中优势兵力在7个边境村推动实施兴边富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千万工程”“十百千万”工程等项目,聚焦水、电、路、网等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88个,硬化道路176公里;实施饮水安全工程78个;实施5G网络覆盖项目7个,建成5G基站10座、安装5G设备6套;实施污水处理项目130个;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52个;实施幼儿园和学校教学楼建设项目8个。发动群众全面推行“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景观”等“四改”建设33000余平方米,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家庭“小美”向乡村“大美”、由“干净一时”向“美丽永驻”转变。实施停车场、文化广场、感恩亭、农耕园、活动室等“五美”建设行动,党员群众主动腾退建设用地300余亩,投工投劳16000余人次,拆除私搭乱建3200余处,拆违拆临20000余平方米,清理“三堆”30000余平方米。通过系列边境项目建设,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电网供电可靠率、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和文体器械自然村覆盖率等指标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1%,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绿春县原生态茶园

 

画好产业兴边“同心圆” 绘就边美民富新图景

绿春县坚持统一战线成员放在边境产业链上,切实把做强产业作为幸福村建设的重点来抓,制定了“一村一方案”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实施产业项目48个,初步形成以茶叶、橡胶、八角、人参果、澳洲坚果、重楼、野生三七等为主导的“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7个沿边行政村重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边境群众经济收入持续稳步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充分发挥边境地区香辛料绿色生态优势,推进电能烤房、电商平台等建设,推动线上线下产销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提升产品附加值。比如,在二甫村委会建成“牧边食坊”“云端茶坊”“圆梦藤坊”等10个工坊,该村仅藤椅编制销售收入突破400万元。同时,项目建设采取以工代赈模式,实现就地就近务工84000余人次,转化务工收入1200万余元。以茶产业为试点,加快推进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利益联结边境村民全覆盖。2023年,平河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53元,增长12.89%。其中,大头村委会拉祜寨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等模式,组织群众发展有机茶、梯田红米、小米辣等特色产业1100余亩,实现拉祜寨群众人均增收1.15万元;因地制宜发展黑木耳、香菌等“短平快”产业,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达54万余元,户均分红1.6万元;2023年拉祜寨群众人均纯收入16621元,比2019年的3750元增长343%。2023年,全县7个边境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

画好和谐稳边“同心圆” 谱写共建联治新篇章

加力发挥统一战线的联合联动优势,联动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公检法司等部门,着力推进边境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行国门党建“大党委”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乡党委+村级党组织+村(居)民小组党支部+群众自治组织+党员中心户+网格小组”的六级网格化治理体系,把边境村3269户常住人口分成298个网格小组,实现党建网格、民族宗教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一体化”,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长效机制、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人居环境治理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等,推进“互联网+村级公共服务”建设,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架构综治服务中心,持续开展领导干部“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专项行动,县处级领导接访下访66人次,边境地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同比下降24%,让末梢治理更精细高效。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制”,强化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健全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机制,组建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推动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坚持多元参与、协同治理、一体推进的基层治理模式,持续拓宽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方式和载体,压实377名县乡村段长责任,严防涉边、跨境违法犯罪。共实施边境管控项目6个,建成联防所13个、边境拦阻设施50公里、应急广播平台1个、自然村终端6个。全县共抽调1100名党员干部分批次组成10支“强边固防突击队”,常态化开展爱国守边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守国门就是守家门”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7个边境村所有劳动力的家庭都自愿轮流参与巡边守边,掀起了共守神圣国土的热潮,形成了“所有边民都是不穿军装的军人”的思想行动共识。

 

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绿春县二甫新村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画好团结强边“同心圆” 拓展民族团结新阵地

发挥好统一战线的大团结优势,强化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对全县民族工作的绝对领导,履行好统筹协调职能职责,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7+N进”工作,在全县提升1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基础上,着力打造百里边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打造以国道219线“示范带”、以县城辐射乡村“示范圈”、跨区域跨行业“示范联盟”,形成“点、带、圈、盟”格局,构建各民族群众携手同心、守望相助、共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良好氛围。3个边境乡镇创成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5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形成特色鲜明的沿边民族团结进步新亮点新品牌。平河镇以“开放兴边,团结向前”为主题,打造开放兴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片;半坡乡以“戍守稳边,团结和谐”为主题,打造稳边固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片;骑马坝以“生态护边,团结奋进”为主题,打造生态护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片。中华文化符号及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覆盖率达100%、认知率达90%以上,全县辖区内没有瞒报和参与从事跨境违法犯罪的行为,没有因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