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沧源县嘎多村是一个拥有500年历史的传统佤族村寨,因民居屋顶上装饰有牛角,牛角里面分别有两个月亮,得名“月亮古寨”。驻守在此的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单甲边境派出所刀里警务室也被大家称为“月亮警务室”。
走在嘎多村的石板路上,可以看到整洁的庭院,听到欢快的笑声。这得益于“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三好”幸福村建设政策,也得益于“月亮警务室”的便民警务服务举措。
近年来,“月亮警务室”结合辖区实际,打造因地制宜的服务型乡土警务,组建以警务室移民管理警察、村组干部、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为成员的“月亮之家”巡防队,并按照巡防队员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等特点组成巡逻防范、安全检查、普法宣传、纠纷调解4个小组,每周定期开展工作,实现治安巡逻防范全覆盖,打击违法犯罪无死角。
由于边境农村地区受地理条件和人文因素制约,单甲边境派出所党支部从社会治理角度考虑,以强化规则效力为出发点,积极探索普法融合体系、法治亮点品牌、普法重点群体的“三位一体”普法新模式,依托“月亮之家”巡防队与乡综治中心建立常态化普法工作机制,常态化对“月亮之家”巡防队员开展普法培训、常态化把青少年群体作为普法对象、常态化依托“月光警务”模式,通过“火塘夜话”“围炉煮茶”等方式,进村入户开展精准普法。
5月27日,3名小学生的亲属向“月亮警务室”主动上交了家里祖辈留下来的3支火药猎枪。经民警了解,原来是前两天警务室民警到学校开展普法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用“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扩大宣传范围。在子女的提醒下,家长才想起自家留存的猎枪,认识到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后主动上交。
今年以来,“月亮警务室”依托“月亮之家”巡防队先后组织开展“佤语+汉语”普法活动18场、“课堂式普法”24次,通过“火塘夜话”“围炉煮茶”等方式进村入户开展普法86次,通过“边寨协商”“警地联席”等形式开展联合普法宣传12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1.2万余人次。
家住嘎多村的88岁高龄孤寡老人肖奶奶,因长期独自居住加上伤病缠身,生活十分困难。6月15日,“月亮警务室”民警主动将肖奶奶遗失后补办的居民身份证送到肖奶奶家中,肖奶奶激动地拉着民警的手说:“这几年,你们经常来看我、照顾我,你们真是人民的好警察!”
自2020年4月“月亮警务室”进驻以来,共获群众赠送锦旗10面。“驻扎在这里的移民管理警察视驻地为故乡、视群众为亲人,以真心、真情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村民们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嘎多村村支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