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边固防 > 正文
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构建“五步”闭环调解法,架起基层治理“沟通桥”
发布时间:2024-07-24  责任编辑:符晓

一直以来,怒江边境管理支队贡山边境管理大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五老+两小”彩虹矛盾纠纷调解队联管联控优势,用活“情”、用通“理”、用好“法”,构建走出了“宣、排、分、调、访”的“五步”闭环调解法,架起基层治理的“沟通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一步“宣”法规

结合辖区群众矛盾纠纷特点,“五老+两小”彩虹矛盾纠纷调解队员坚持“边调解、边普法”,将普法宣传教育贯穿于纠纷排查化解全过程,达到“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的效果。定期联合独龙江乡综治办、司法所通过在各村寨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面对面讲解等宣传方式开展宣传,向辖区群众普及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对人民调解、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向群众详细介绍,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渠道反映诉求、解决问题 ,让群众了解有矛盾纠纷“应该找谁、谁能处理、谁能解决”等问题。

 

 

二步“排”风险

彩虹矛盾纠纷调解队重点围绕家庭、邻里和债务等常见性、多发性民间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摸排,及时掌握各类动态信息,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每月组织网格员、调解员、边境专职辅警在辖区开展一次全覆盖地毯式走访活动,重点排查历史遗留矛盾、经济合同、家庭婚恋、邻里纠纷等各类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全面发现、了解、掌握矛盾纠纷苗头隐患,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调解方向由“事后处理”转为“事前预防”,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各类纠纷矛盾。

 

 

三步“分”类别

“五老+两小”彩虹矛盾纠纷调解队对排查出和受理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按照矛盾纠纷简要情况、人员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再到复核、审批、调处,实行“三色”分类管理。“红色”为风险较大的矛盾纠纷,以“拳头型”“家暴型”纠纷为主,由派出所联合司法所、法庭进行调解。调解中,以反面典型案例当教材、作剖析,使当事双方了解知晓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成功调解矛盾纠纷。“橙色”为两次以上无法达成调解协议,主要聚集“邻里型”“劳资型”纠纷,由派出所牵头,司法所共同参与调解。坚持从法理、情理、人情角度出发,劝导双方换位思考,考虑彼此处境,不要伤了和气。“蓝色”为能够就地化解,以“婚恋型”“口水型”纠纷为主,由“五老+两小”彩虹矛盾纠纷调解队以宣为主、以调为本,本着清官也要断“家务事”的理念,制止杜绝“冷暴力”,尽力用亲和的语言交流,耐心倾听,给予安慰。

 

 

四步“调”矛盾

结合群众在处理矛盾纠纷“只要平、不要赢,只要理、不要利”的实际,“五老+两小”彩虹矛盾纠纷调解队对所有矛盾本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调解,对于“婚恋型”“邻里型”“口头型”等纠纷及时疏导当事人情绪,确保冷静表达诉求;对于邻里关系等纠纷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合理调整化解预期等。充分发挥“五老+两小”彩虹矛盾纠纷调解队“讲公平、懂法规、知民情、晓民意、说得上话、办得了事、群众依赖”七个调解优势,实现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彩虹矛盾纠纷调解队,让“五老+两小”彩虹矛盾纠纷调解队成为独龙江畔一道靓丽“枫警色”“警中景”。

 

 

五步“访”成效

本着“多跑一趟、多讲一句、多做一点”的工作理念,彩虹矛盾纠纷调解队对已调解的纠纷实行全流程跟踪管理,定期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通过电话回访、入户走访和警民微信连心群了解掌握调解协议是否落实、落实得怎么样,确保当事人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对双方当事人进行矛盾纠纷调处满意度调查,实时掌握双方生产生活及思想状况,避免引发后续矛盾,做到矛盾纠纷调处“有头有尾、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