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边固防 > 正文
筑牢边境安全屏障 共守一衣带水和平
发布时间:2024-06-24  责任编辑:符晓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景哈哈尼族乡地理位置特殊,辖6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辖区内驻有橄榄坝农场管委会下属阳光、团结、静华、勐汤河四个分场。在这片优美而神秘的土地上,一幅边境安全、社会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为进一步加强边境管控,提升联防联控能力,景哈乡建设了8个联防所,一座座联防所如同守护神矗立在边境线上,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

全线巡逻,确保边境无死角

景哈乡山多、坡陡、监控盲区较多,于联防员而言,既要常态化开展巡边工作,又要找准重点区域针对性检查。景哈乡抵边联防所联合抵边警务室采取“步巡+车巡”相结合的巡逻方式,按照“重点区域必到、重点部位必巡、重点信息必采”的原则,针对重点区域大力开展技防、物防设施大排查、大维护行动,开展全方位巡逻。无论是白昼还是夜晚,无论是崎岖的山路还是茂密的丛林,联防员们都毫不退缩,始终坚守在边境一线,他们用脚步丈量着边境的每一寸土地,用行动守护着国家的安全与人民的安心。

 

双向挂钩,共建平安边境村

根据景洪市边境联防员参与村寨基层治理任务清单,景哈乡依托抵边联防所的阵地优势,积极推动联防所与抵边村小组形成双向挂钩的责任体系,推动边境联防员的职能转变,深化与村民联勤联防工作,联防员和村民携手共建,常态化开展村寨治理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入户走访。对辖区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人员等基础信息进行再排查、再核实,确保底数清,数据明,人口信息真实有效。二是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通过入户走访,与村民交朋友,拉家常,及时了解和掌握挂联村寨存在的各类矛盾问题,充分利用“平安版纳”基层治理平台,督促、指导村级网格员、网格长全面排查梳理村内矛盾纠纷并及时录入系统。三是落实包保帮扶责任制。按照《西双版纳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分级分类管理办法》《景哈哈尼族乡帮扶人员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等规定做好包保帮扶,正确引导帮扶人员通过合法合理途径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快速化解,消除治安隐患,防患于未然,确保辖区治安状况稳定。四是发动村组群众积极参与边境维护。通过双向挂钩机制积极调动周边群众力量,参与巡逻、边境杂草清除等工作,增强了边境防线的稳定性,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拉近了联防员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让边境治理更加高效。

 

严格培训,打造专业联防队伍

景哈乡高度重视联防员的培训工作,通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让联防员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掌握专业技能,同时,不断增强联防员政治觉悟和责任感。一是加强联防员“学法守边”意识,组织学习《云南省边境管理条例》《景洪市边境联防员管理使用参考规定》等政策法规,结合近期辖区涉边违法犯罪案例,以联防员听得懂、学得会、感兴趣的方式宣传讲解最新文件精神,提升联防员自觉遵法、守法的意识。二是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推进“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重点对巡逻制度,物防、技防设施维护作详细讲解,提升联防员队伍执勤能力,进一步提高联防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增强联防员守边护边责任心,切实筑牢边境管控防线。三是开展执勤技能培训。围绕“贴近实战、立足实用、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执勤人员对工作规范、防非法出境入境等内容进行培训,并针对边境管控日常易遇到的突发事件进行模拟演练,着力提升执勤人员“边境巡防、驻勤守防、处置突发事件”等专项勤务的实践操作能力及水平,让他们能够迅速反应、有效处理,真正成为边境安全的“守护神”。

 

 

内部管理,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景哈乡倡导“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的理念,把内务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各联防所参照《景洪市边境联防所内务管理参考规定(试行)》,认真做好内务工作,确保环境整洁、制度完善。一是对标对表景洪市联防所环境卫生综合评比细则。明确内务管理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划分环境卫生管段,统一制度上墙。二是开展内务管理检查评比。景哈乡成立内务管理监督检查小组,利用日常到边境一线开展工作的时间,随机对联防所进行检查抽查、走访、询问,将日常抽查情况作为每月综合评分的参考依据,根据每月评比结果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联防所在范围内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发放“流动红旗”,充分调动联防员工作积极性。三是周边工作环境整改。为营造更好的守边环境,各联防所对所内公共区域进行了整顿,联防员齐动手清除枯枝杂草,开辟荒地,打造边境菜园,改造花坛绿化,使联防所整个区域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