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边固防 > 正文
450公里边境线的守卫者
发布时间:2024-05-15  责任编辑:符晓

怒江州地处云南西北部横断山区,有450公里的中缅边境线,境内群山耸立、江河纵横。险峻的自然条件,给强边固防设下重重考验的同时,铸就了怒江党政军警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爱国守边精神。

450公里的边境线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青山为邻,和艰苦作伴,勠力同心、忠诚担当,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守好国门,守住我们的家园”

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镇丹珠村丹珠通道上,35号界桩处海拔3300米,每月出太阳的日子不超过2天,让很多人都望而却步。每年4月,别的地方已是春暖花开,但这里还是寒气逼人。遇到雨水天气时,气温更是骤降至呵气成霜。

吃过早饭,联防队队长秦付肯便集合队伍,简单地交代几句后,巡逻队开始了当天的第一轮巡逻。和他们一起上路的,还有一条名叫“小黑”的土狗。从起点4号桥到终点35号界桩,一趟下来需近4小时。

茂密的大树遮天蔽日,让人很难辨别方位,沿途雾气缭绕,树蚂蟥、黑蚂蚁、花蚊子等不断袭扰,让巡逻变成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但所有值守人员严格落实“五级段长制”工作要求,轮班参与边境巡逻,摸排异常情况,无论是疫情防控期间的防控工作,还是现在的巡边守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除非家里有特别要紧的事需要处理,不然,都是打电话请亲朋好友帮忙去做。”队员王清新的这句话让秦付肯很是欣慰。“现在我们守边队伍越来越壮大,大家都自觉履行职责。作为党员,我更要尽责,建设好美丽家乡,守护好每一寸神圣国土。”秦付肯说。

近年来,丹珠村严格执行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求所有村民小组长、网格员24小时保持电话畅通;严格落实边境联防所执勤值班和巡逻制度,要求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带头制定值班表,带头实行轮班值守制;组建巡逻队每天开展巡逻,边境联防所执勤每月4个班次、每班次7天。

如今,丹珠村已成为“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家乡建设好了,但村民没有忘记捍卫国家利益、守护神圣国土,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行动诠释着家国情怀。在丹珠村,守边固边的观念已镌刻在村民的骨子里。

有一种家国情怀叫“描红”

由党政军警民组成的守边队伍,穿行在大峡谷密林深处,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边境线,用青春守护祖国大好河山;他们为界桩清障、描红,在界桩旁立下守护边境安宁的铮铮誓言。

一支由民警、辅警、护边员组成的边境踏查队在福贡县子里甲乡金秀谷村的球场集结,前往28号界桩开展边境踏查。

中午,原本还算暖和的阳光逐渐变得炙热,阵阵热浪向踏查人员袭来,他们的衣服早被汗水浸透,脸庞不断有汗珠滴落,已行进了4小时的踏查队员顶着烈日向目的地缓慢进发。看着初次参与边境踏查的队员沉重的步履,有着15年党龄的老民警和若峰不时给队员们加油鼓劲。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山林渐渐安静下来。踏查队放缓行进的速度,大家打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穿行在高山密林中。到达宿营地时,感到脚底疼痛难忍的辅警开益才脱下鞋,才发现脚底板早已磨出了血泡。

天蒙蒙亮,踏查队整理好行囊后,开始第二天的征途。他们趟溪流,穿丛林,越高山……当荒芜的枯草地取代郁郁葱葱的丛林时,他们意识到,离此次踏查的目的地不远了。果然,行进半个小时后,28号界桩奔来眼底,于苍茫山巅中显出遗世独立的孤傲。看着界桩上略显斑驳的“中国”两个字,开益才知道,那是厚重的历史,彰显着祖国的伟大。杨宗杰从背囊中取出毛笔为界桩描红,一横一竖,倾注着他18年的戍边情怀。界桩旁,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声音,点燃了每个人心中强烈的家国情怀。

密林深处,有一群“守边人”

1面五星红旗、1根铁杆、1排铁皮房、1间简易厨房、4间办公兼住宿的平顶房就是湾转河小河岭岗边境联防所的全部。这里有一群身着“迷彩绿”的人,他们手持警械,冒风雨、迎酷暑、耐严寒,于无声处守护万家灯火,竭力“守好国门、为国守门”。

湾转河小河岭岗边境联防所坐落在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与登埂村交界处,海拔2200多米,属三级联防所。为全力做好打击处理偷越国(边)境违法犯罪工作,泸水市结合边境管控,持续开展巡逻踏查,在边境线上建起多个联防所,湾转河小河岭岗边境联防所便是其中之一。

吃过早饭后,联防员李小才迅速召集了护边员胡义花、亚南才、欧忠慧,4人背上背包,挎上砍刀,手持实战液、多功能约束抓捕器等警械,开始了每天雷打不动的巡逻踏查。

这是一场漫长的徒步之旅,山路崎岖陡峭、荆棘丛生,在6.8千米长的管段范围内,李小才他们需要留意树枝有无被折断的痕迹,需要查看有无新鲜脚印,同时还需要关注森林火灾隐患,这一趟最少也得4个小时。

山里的天说变就变,常常去时阳光明媚,回时阴风怒号。这里无需面对过往人员和车辆的排查、登记,却要面对无边的孤寂。巡逻踏查路上,有时“走着走着都会害怕,因为太安静了”。为了排遣孤寂,亚南才每次安静到“连自己都害怕”时,他就会唱自己民族的歌,“唱给同伴听,更多的是唱给自己听”,因为“唱着唱着就不觉得孤独了”。

如果说联防所是主阵地,那么恶劣的环境就是隐形的战场。巡逻人员每天不仅要警惕各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还要和各种蛇虫鼠蚁“作斗争”。深山里,几乎每个季节都有落不尽的叶,人走在上面,稍有不慎就有滑倒的危险,而山脊上,无论左边还是右边,都是陡峭的崖壁。

深山的夜,抓一把空气似乎都能捏出水来。为了防潮,李小才他们在联防所一旁的窝棚地上铺了沙土,在上面生火,白天做饭,夜里取暖。

每周不定期在房前不足5尺的平地上升国旗,也是他们的“必修课”。国歌是从手机里下载好的,他们说,坚守至今,未发生一起偷越国(边)境违法犯罪案,这让他们很是自豪。他们还说,身前是祖国边境,身后是万家灯火,国歌响起,国旗升起,心里就有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