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检察窗口 > 正文
丽江市检察机关以检察履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发布时间:2024-07-25  责任编辑:符晓

民族团结工作事关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维护民族团结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一直以来,丽江市检察机关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在依法能动履职中担当作为,将民族团结工作与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为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良好局面贡献检察力量。

强化政治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丽江市检察机关落实落细落深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通过“三会一课”、支部书记讲党课、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集中讨论、撰写研讨材料,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修养,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创新宣传模式,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氛围

发挥多平台优势,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利用LED屏滚动刊播民族政策宣传标语,在走廊摆放宣传展板、海报、标语等,营造良好宣传氛围。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以文字、图片、小视频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广和展示本地区、本行业民族团结进步相关活动,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

落实普法责任制,推进民族双语普法。立足民族地区工作实际,组建双语普法小分队,将普法宣传同民族创建活动相融合,开展普法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在民族团结政策宣讲中结合“利剑护蕾”“检察护企”“检护民生”等专项行动,以纳西语、彝语进行以案释法,让更多少数民族群众能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坚持人民至上,维护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积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群众信访渠道,积极答疑解惑,化解矛盾纠纷,开通12309检察服务绿色通道,配备双语检察官,让来访人员可自主选择约见双语检察官、自主决定采取何种语言文字反映问题和签字,尊重和保障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

积极探索建立双语办案模式,搭建群众“零距离”平台。建立全市检察机关双语人才库,在检察机关办案环节实行纳西语、彝语全覆盖;设立双语检察官办案组,实现双语接待,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诉讼权利,切实解决广大群众交流难、诉讼难的问题。

开展司法救助传递检察温度,积极打造民族地区特色救助模式。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最大限度发挥国家司法救助的“救济解困”作用和“雪中送炭”效果,确保少数民族群众脱贫不返贫,着力推动司法救助和民族团结进步同促进、共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办理司法救助案件23件,发放救助金27万元。

 

 

深化检察履职,以公益诉讼促民族团结

聚焦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以公益诉讼护航丽江文化名片。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对纳西族传统村落保护系列案件进行公益诉讼立案,逐一调查走访17个纳西族传统村落,厘清各责任单位保护职责,发出检察建议13份。同时,推动出台《古城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专项排查行动实施方案》,让古村落旧貌换新颜。在纳西文化传承、东巴文明保护、红色文明赓续方面积极履行检察职能。2021年以来,对25个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开展调查、督促履职,用情守护红色遗迹,赓续红色血脉。

全力保障少数民族妇女权益。针对全市农村妇女特别是少数民族农村妇女集体经济身份资格“两头空”问题,丽江市检察机关开展妇女权益保障行动,多次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主动对接当地妇联和农业农村部门,向农业农村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落实妇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资格,并办理股权证。

绽放民族之花,收获奋进之果。下一步,丽江市检察机关将持续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线,带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与各族同胞肝胆相照、携手并肩,为促进各民族共创美好生活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