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人民检察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畅通特殊群体救济渠道,凝聚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合力,积极推进民事支持起诉工作扎实开展,用检察之力助力解决人民群众“烦心事”,用法治之力共绘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切实促进矛盾纠纷化解,不断深化诉源治理,推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基本情况
2022年以来,富民县人民检察院共受理支持起诉案件397件,作出支持起诉决定100件,检察阶段和解297件,为当事人追回各项损失达380万余元。
基本成效
办案数量显著增多:民事支持起诉案件数量、规模显著增长,案件受理数同期上升2.5倍,支持起诉工作发展成为民事检察工作的重要业务之一,工作辨识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办案类型更加多样:追索劳动报酬仍是主要办案类型,占支持起诉案件九成以上。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其他案件类型,如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涉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纠纷案件、涉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涉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等。
支持对象稳步拓展:支持起诉对象仍以农民工为主,2022年以来,支持起诉381人。同时,也逐步强化了对其他群体的司法保护,涵盖残疾人、老人、妇女、儿童、少数民族等各领域主体,同期,支持上述主体起诉的人数为198人。
支持方式呈现多元:不再局限于提供法律咨询、协助申请法律援助、协助收集证据、出席庭审等传统支持起诉办案模式,加大了检察和解、公开听证和司法救助在支持起诉办案中的运用力度,确保办案质效提升。
经验做法
开通一个绿色通道,搭建民事支持起诉平台。在检察诉讼服务中心开通民事支持起诉绿色通道,通过专门窗口、指派专人为特殊群体进行“一站式”诉讼服务,将支持起诉、协调法律援助、公开听证、调解磋商、司法救助等工作串联起来,共同建立高效的便民渠道,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打通检察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会签一项协作机制,汇聚民事支持起诉力量。联合县公安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签《关于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强协作的实施办法》,通过建立线索移送、案件会商、联席会议、专项行动、执法协作、两法衔接等机制,创新“检察+行政”模式,不断推动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工作融合,力求解决弱势群体矛盾纠纷,汇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合力。
组建一个办案团队,打造民事支持起诉队伍。选配专业能力突出、办案经验丰富,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的3名检察人员组建支持起诉办案团队,找准“党建+业务”切入口,推动目标融合、能力融合、业务融合、质效融合,较好形成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实现最优办案效果,最大程度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办理一批优质案件,实现民事支持起诉效果。2022年以来,作出支持起诉决定100件,引导当事人和解297件,近八成当事人在检察阶段即拿到案款。为14名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金8.9万元。多名群众赠送锦旗表示感谢,案件办理情况被《检察日报》《工人日报》《法治网》《云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丰富一方基层实践,增强民事支持起诉效应。深查一层、多行一步,主动查找办案背后的深层次问题,针对涉及侵犯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案件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积极实践“支持起诉+社会治理”模式,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出检察建议2件,督促依法履职并建立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破解共性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