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检察窗口 > 正文
以数字为“钥”,按下法律监督“快进键”​
发布时间:2024-01-09  责任编辑:汪雨春

楚雄州禄丰市人民检察院大力加强与政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合作,全面推动检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检察主动性与能动性,利用大数据作为打通“数据壁垒”的“桥梁”,凝聚合力,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解,开展调查、审查、研究的跨部门整合协作的一体化运作,加强与政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协调,让监督的有效性发挥出极致效力,充分利用各部门职能的效益,在助力平安禄丰、法治禄丰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

打破“信息孤岛”

统筹推进。推行项目工作法,成立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形成责任链。制定建模责任清单、考评办法,明确建模任务、责任人员、完成时限等,定期晒建模进度、比办案成效,激励干警在数字检察中担当作为。

 

深化应用。用好一线工作法,推进数字检察与业务办案深度融合,有力破解类案监督和系统治理难题。在全州基层院中率先制定《禄丰市人民检察院推进数字检察建设实施方案》,努力实现检察数据能用尽用、数字模型应用尽用。

学思践悟。发挥好典型引路作用,集中学习先进发达地区的指导案例和成功经验,引导干警办案思维和理念变革。

数据“开口说话”

向“下”调研。问计问需,主动运用数据思维、方法破题解题。完成18个模型构建,更好发挥大数据助力高质效办理案件的积极作用。

向“上”对接。重大关键问题及时请示报告,确保工作定位准确、目标不偏、少走弯路。从州院大数据中心下发的702条案件线索中发现问题99个,办理了32件支持起诉案件,帮助农民工追回欠薪73.1万元;开展公开听证和工作会商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助力税务部门追缴环境保护税240余万元。

 

向“外”归集。科学合理利用电子政务网、裁判文书网等平台,广泛整合外部数据,汇集公安、检察、法院3家数据,发现监督线索。在充分使用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基础上,加强与17家行政职能部门沟通,主动上门协调,归集、整合、使用数据320万余条。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与相关单位签订数据安全管理使用承诺书,保障数据安全。

向“内”聚力。将数字检察工作有机融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工作,培育出侦查监督与协作大数据应用模型。将公安网、检察业务专网、电子政务网接入办公室,为构建数据模型提供数据支持。与市公安局联合签署8项制度机制,依托信息共享机制,构建3个法律监督模型。

线索“主动上门”

主动服务大局。构建法律监督模型,运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模型,筛查各类监督线索105条,办理首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涉及矿山生态修复金额120余万;提出“四个一批”的工作思路,助推全市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运用耕地占用税监督模型助力税务部门征缴税金6万余元。运用服刑人员违规领取低保金监督模型筛查出违规领取低保线索后立办案件2件,联合职能部门对全市领取低保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体检”,有效促进行业治理。

助力名片保护。依托基层治理信息网格发现“恐龙地质公园被大面积非法占用”线索,调查后认定某公司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超范围占用恐龙地质公园达70余亩,破坏了地质遗址完整性,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促使被建议单位投入10万元资金,开展地貌恢复和植树造林。

 

依法能动履职。构建社区矫正对象漏管监督模型延伸监督触角,促进规范社区矫正人员入矫管理和交付执行行为。分析办案数据构建社会危险性评估模型,进行风险因素评估赋分,为办理审查逮捕案件提供重要参考,提升办案精准性。通过设立关键法律监督信息点发现监督线索,实现监督立案、监督撤案双提升的效果。未成年人监督模型有助于精准锁定需要提前介入的案件、加强未成年综合保护的精准性。醉驾案件监督模型在规范公安机关执法活动和促进犯罪嫌疑人教育转化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构建吊销驾驶证行政处罚监督模型,通过比对检察业务系统中刑事流转数据和吊销驾驶证的行政处罚数据,得出应吊销驾驶证而未吊销的案件线索,借助“禄丰市交通事故纠纷一站式调处服务中心”平台,落实行刑反向衔接机制,促进行政处罚依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