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法治建设 > 正文
文山州有效扭转“一高一低”法治建设根本性问题
发布时间:2024-10-17  责任编辑:汪雨春

近年来,文山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践行“文山之干”,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起直追的勇气,坚决扭转局面,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分析全州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切实找准问题根源,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打好“主动仗”,用好“组合拳”,建好“基层底座”,保持定力、久久为功。通过近三年的持续努力,文山州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22年、2023年的法治建设成效考核均排名全省第一,行政机关败诉率从2021年的47.8%下降到2023年的15.77%,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从2021年的26.3%上升到93.59%,长期存在的“一高一低”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打好“主动仗”,全面推进法治文山建设。以“战役”形式“专班化”,“述、评、督、考、责”各环节一体贯通,全力推进法治建设。一是成立工作专班。整合优势资源,凝聚工作力量,成立工作专班,结合工作职责,通过定期召开调度会议,梳理任务、制定清单、明确时限、压实责任等形式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州工作。二是建立晾晒机制。以抓日常、抓平时为着力点,通过月调度、季分析机制晾晒成绩,认真分析法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精准提醒提示。充分发挥依法治州办统筹协调作用,督促四个协调小组依法履职,对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提醒函(提示函)”“通报”等形式,向各县(市)和州级相关部门进行提醒提示。2023年,对21家行政执法单位行政执法工作成效进行了交叉评估,梳理出问题清单29份,“一对一”指出具体的问题和提出具体的工作意见建议,对3位县(市)委书记发出提醒函。四是抓住“关键少数”。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健全完善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晋升、调整职务职级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强化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对法治建设成效突出的县(市)和部门在相关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对法治建设工作成效差、考核排名靠后的作“表态发言”。五是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具有“文山特点”的考评指标,突出法治政府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将执法工作的分值权重提升至50分。努力在突出指标导向作用上求实效、在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上出实招、在提效能促发展上见实绩。六是完善督察机制。紧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特别是重点任务和短板弱项,真督实察,推动工作落实。每年制定《法治建设督察计划》,州委依法治州办牵头,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4个协调小组组成督察组,由厅级领导带队深入各县(市)和州级相关部门开展实地督察。

用好“组合拳”,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法治政府建设置于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的前端,从源头治理上研究解决因法治政府建设滞后产生的大量矛盾纠纷、信访案件、行政案件给社会维稳带来的繁重任务和巨大压力,以整治末端暴露出的问题倒逼源头风险防范。一是抓评估促成效。突出法治政府建设这一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坚持一年一修订,最终形成了具有文山特点的《文山州行政执法工作成效评估意见(2024版)》,形成以“十九个率”为主要评估指标的行政执法评估体系,以评估倒逼行政执法工作责任的落实。二是抓监督聚合力。与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州政府督查室建立机制,形成强大监督合力,从制度机制层面保障行政执法质量。并将司法建议、检察建议作为“十九率”考核指标。同时,加强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的运用。2022年来,共梳理出150余条问题线索移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理200余人。三是抓评查提质量。近三年来,共抽取920件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败诉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进行严格评查,加大对评查结果的运用,对不合格案件进行复盘,强化责任追究,并将评查结果运用于法治建设成效考评中。四是抓改革促规范。全力推进行政复议与应诉体制改革,完成州级和8县(市)的改革;推动州县两级政府全部建立法律顾问、律师、专家学者组成的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提供咨询意见。与法院联合成立“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今年上半年,全州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19件,生效行政应诉案件253件,败诉17件,败诉率降至7.11%。五是抓“培训”提素质。统筹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建立培训工作规范化和常态化机制,制定了《文山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建立文山州法治队伍教育培训师资库,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建设,分系统、分区域、规模化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六是抓回访促满意。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印发《案件回访办法》,将“回访情况”纳入“十九率”考评。2023年,全州共回访案件47万余件。

建好“基层底座”,全面开展法治社会建设。一是抓“关键少数”法治教育培训。一是抓“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与组织部门、党校(行政学院)、老山干部学院达成共识、形成机制,强化对领导干部、新入职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对行政执法部门分系统、分地域大规模全覆盖培训。另外,加大培训资源整合,建立师资库、课件库、案例库,为法治培训提供支撑。近三年来,州司法局相关人员到各县(市)、各相关部门开展法治专题培训120余场次。二是抓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着力构建“大普法”格局,制定普法“六条措施”,以“千个单位包万村”“千名干警抓万村”“千名干警挂万班”“千场演出进万村”“千个案例进万村”等“五个千万”活动为具体抓手,全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同时,组织开展了全州“思政课”老师的全覆盖培训。三是抓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程,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和“边疆民族地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涉外法治工作,成立了“文山州口岸经济法律服务工作站”,积极引导、鼓励律师走出去开展涉外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