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法治建设 > 正文
精准普法“更走心” 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发布时间:2024-07-01  责任编辑:汪雨春

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红河州绿春县人民法院在传统普法宣传活动的基础上,聚焦当前普法工作中的短板弱项,持续深化“精准式+定制式+点单式+专属式”普法模式,开展针对性强、教育性高、受众面广的普法活动,用精准普法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全面加强基层法治建设,让更多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模拟法庭+知识竞答”,沉浸体验更入心

在绿春县戈奎中学的操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实践活动正在举行。本次模拟法庭以一宗故意伤害案为背景,学生们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及被告人等角色,严肃认真地参与到“审判”当中。庭审过程中,“审判长”严谨公正地主持庭审,“公诉人”义正词严地发表公诉词,“被告人”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真诚悔过……大家各司其职,严谨庄重,真实完整地还原了法庭审判的全过程。模拟案件审理过程,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让法治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庭审”结束后,在绿春县法院法官的带领下,一轮紧张刺激的法治知识竞答拉开序幕。知识竞答围绕模拟法庭的庭审情况和学校反馈需重点对学生普及的校园欺凌、预防违法犯罪相关的法律知识展开,同学们积极参与、争相回答问题,现场气氛热烈。

“没想到法律知识还能这么学,这场模拟法庭太酷啦!”学生们激动地说。这场专门为学校“量身定制”的普法实践活动为校内800余名师生带来别开生面的法治学习体验,让同学们的学法热情高涨,也让同学们对有关法律的认知理解更加立体、深刻。

“巡回审判+双语普法”,以案释法显实效

“巡回法庭既方便了当事人,又能起到‘审理一案,普法一片’的良好效果。有针对性地普法释理,才能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守法用法意识。”绿春县法院“家门口审案”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在三猛乡政府,绿春县法院普法工作队将法庭搬到现场,巡回审理一起交通肇事案,数十名群众现场旁听。巡回法庭虽然简易,但整个庭审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双方当事人规范有序进行了举证、质证、辩论等法定程序。最后,主审法官宣布此案将择期宣判。

 

 

庭审结束后,法官结合该案审理情况,针对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问题,特别是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载人引发的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等问题,用哈尼语向村民进行了普法宣传,引导群众树立安全驾驶、文明出行的理念。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让群众更直观地了解法律法规,让知法、守法入脑入心,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培训赋能+按需普法”,抓实前端促和谐

在戈奎乡托牛村委会,绿春县法院普法工作队根据前期征求的“普法需求清单”,围绕婚姻家庭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土地山林纠纷、合同纠纷等乡村多发问题,以真实生动的案例故事、通俗易懂的法律分析、明理解惑的关联提示、清晰明了的解决途径,向10余名“法律明白人”传递了全面、实用的普法知识。工作队还就“法律明白人”提出的棘手问题,逐一进行解答,释法解惑、提出对策。

“法官讲得很详细,将法律知识与具体案例结合,让我们既学到了法律知识,也学到了调解技巧。今后,我会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解决好村里老百姓涉及家长里短的揪心事、烦心事。”参加培训的“法律明白人”纷纷表示将履行好法治宣传员、政策宣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职责,助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

 

“阿叔,你反映的情况,你听我从法律角度跟你说……”在村民家中,普法工作队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从群众日常生活谈起,了解群众生活中的烦心事,从法律角度为大家出谋划策;同时重点围绕婚姻家庭、邻里纠纷、交通安全、禁毒防邪、反电诈等内容,结合身边发生的案例以案释法、以法论事,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培养群众的法治思维,变“课堂灌输式”讲法为“聊天问答式”普法,更好地提高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观念,为矛盾纠纷化解打下坚实基础,筑牢诉源治理基石。

 

从“讲什么,听什么”到“听什么,讲什么”普法模式的转变,绿春县法院从群众所需所盼出发,精准回应群众司法需求,帮助群众解难题、传经验,促进普法和学法的双向奔赴,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下一步,绿春县法院将继续聚焦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要求,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积极创新普法工作模式,助推基层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现多元化解能力水平新提升,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