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沾益区炎方乡地处珠江源头,位于曲靖市沾益区北部,总人口13546户4.56万人,境内居住着汉族、回族、彝族、苗族4098人,炎方乡作为诉源治理的前沿阵地,找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法院工作的结合点,探索形成“双语”普法调解、乡贤联动联调、“绣娘”互助调解、“基层治理平台”助力等符合少数民族生活工作习俗的多元解纷模式。
开展“双语”普法调解 加强民族间交流沟通
定期组织少数民族调解员深入乡镇、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利用彝族年、苗年节、回族开斋节、火把节等民族节日以及学生放假、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家、返乡等时间节点,利用少数民族调解员语言通的优势开展双语普法活动。通过上门入户、走访交流、发放宣传图册的形式,让法律知识以群众听得懂、愿意听、学得进、记得住的方式走进群众心里,打通基层普法“最后一公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各族同胞的法治意识,促进各民族婚姻家庭观念走向法治化、规范化,切实为爱减负,为幸福加码。
壮大调解队伍 及时化解纠纷
针对炎方乡民族自然村矛盾纠纷的“民族”特点,依托传统民族化解方式,充分发挥乡规民约、家风家规、乡情民俗等传统民间习俗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作用,广泛吸纳了既熟练汉回彝苗又熟知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阿訇”“毕莫”“阿卯”“乡贤”等特邀调解员入驻炎方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让其充分运用人熟、地熟、民情熟、经验丰富的优势,在调委会的主导下,综合运用“用情、说理、释法”的技巧,推动一大批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得以化解。
“基层治理平台”助力 搭建群众“连心桥”
依托“基层治理平台”,网格员、村组干部及时上报少数民族纠纷及日常巡查,全面掌握全乡少数民族情况,同时健全群众诉求“受理-研判-分流-调处-督办-问效”全周期闭环运行流程,实行接诉即办、定时催办、超时督办机制,配套“云智调”平台,敦促当事人履行生效调解协议,自2024年4月以来,炎方乡网格员通过“基层治理平台”APP上报数300余条,最大限度实现“网格员开门、群众进门”化解烦心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诉求多头跑、重复跑、越级跑等难题。
创新“绣娘”乡情调解 强化文化共通共融
邀请部分彝绣能手担任“调解员”,通过平时聚集在一起绣彝绣时交流沟通,对乡村矛盾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调解。并组建由综治办女干部和村妇女干部构成的“巾帼调解队伍”,多元化开展家庭矛盾纠纷调处。2024年以来,绣娘调解室、巾帼调解队共调解案件9件,调解成功9件。
耕好“群防群治试验田” 推动平安村(社)建设一条心
依托“综治”队伍,在少数民族自然村迅速成立1支“平安志愿者”治安巡防队伍,治安巡防队伍每周集中开展至少1次治安巡逻,坚持白天与晚上相结合,积极协助民(辅)警参与社会面巡逻防控,突出对少数民族自然村辖区内的巡查,做到天天有记录,事事有反馈,每半月定期集中走访1次,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消除不安定隐患,发现问题当场解决。自2024年以来,共开展以“少数民族自然村”为主线的排查矛盾纠纷2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23件(其中山林土地纠纷12件,婚恋纠纷6件、邻里纠纷5件),调解成功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