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聚焦全域建网、科学划网、优化管网、赋能强网四项举措,建立健全“多网合一”的“全科网格”机制,构建“多元化参与、网格化服务、精细化治理”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全域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网格化管理新局面,做到民情在网格掌握、矛盾在网格化解、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开展。
隆阳区国土面积4849.65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街道)、351个村(社区)(其中:81个居民委员会,270个村民委员会);3658个村(居)民小组(其中:村民小组 2689个,居民小组969个)。2022年末,户籍人口288113户,人数946557人,有2207个党组织43667名党员,全区划分“全科网格”2511个,配备网格员3145名。
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全域建网”
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以“打造全科网格,促进基层治理”作为书记领航项目,持续完善“党建+网格”工作机制,打造“3+3”网格化管理体系:即三套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分别为区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三套管理体系相互套合、相互支撑,切实发挥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乘数效应。
建立区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隆阳区成立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隆阳区完善提升全区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党建、综治、统战等“多网合一”,统筹推进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化解平台等“多中心”融合,实现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同级综治中心一体运行。
建立乡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依托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形成了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主任(政法委员)兼任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统筹兼顾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
建立村级网格化管理体系。351个村(社区)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村组干部、党员全员参与,鼓励动员乡贤参与,建立村、组、户三级管理网格,有效打通网格治理“最后一米”。
坚持“地网相宜”,实现“科学划网”
坚持“区级统筹、因地制宜、分步推进、便于管理”的原则,组织各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全面摸清各村(社区)所辖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楼栋数、户数、人数、党组织覆盖情况、党员分布情况、业委会或物委会成立情况等基础信息,在村(社区)以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统一划分网格,确保全域覆盖、不重不漏。
科学细化社区基础网格,实现网格负载更加均衡。城市社区一般以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若干楼院为单元,按照300户至500户的标准划分基础网格,对于情况复杂的,综合考虑居民户数、居住人数、重点特殊群体数量等因素,单独划分基础网格,使社区基础网格范围划分更加合理,基础网格员工作负担相对更加均衡。目前,6个街道78个社区共划分为501个网格,配备712名网格员。
科学划分农村基础网格,实现日常管理更加便捷。其余15个乡镇273个村(社区)以村民小组(自然村)划分网格,厘清人居环境、农田林地、河道沟渠等农村管理边界。由村民小组长或党小组长兼任网格员,通过对辖区内原有的各类网格进行调整和优化,全面完成“全科网格”构建。目前,农村地区共划分2010个农村基础网格,配置2433名网格员。
坚持“人网相适”,实现“优化管网”
以“小网格”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坚持精准、精细、高效推进网格化治理,整合网格人员力量,明确网格员基本职责,细化网格员职责清单,提高基层网格化管理效能。
整合人员力量,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按照“一长多格、一格一员、一员多能”的标准,整合村(社区)干部、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离退休老干部、党员干部等基层力量,建立“全科网格”队伍。同时,整合社工队伍强化网格员专业化建设,将持证社区专职工作者136人编入网格员队伍。
明确网格员职责,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充分运用网格事项准入制度,科学合理确定网格员职责任务,明确网格员基本职责,有效发挥网格员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从源头上减少不合理的下派网格事项,确保网格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下沉到网格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整合各方资源,提高网格员队伍运行效能,积极培养线索收集员、信息报送员、矛盾调处员、民生代办员、政策宣传员“五员”网格化工作骨干。
引导社会参与,推进社会治理共治融合。强化组织引领,推动党建与治理同向发力,做实“全科网格”。在城市,继续实行“提级召集”,完善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参与网格治理。168个网格单位与78个城市社区“大党委”签订共驻共建协议,10811名在职党员到社区网格报到服务24133小时;推动全区61家物业服务企业和2900余名从业人员融入管理服务小区所在网格的治理工作;发挥外卖骑手、快递员、代驾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职业优势,引导其参与网格各类活动,年内出动9000余人次,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在农村,严格落实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加强“四议两公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网格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坚持精细治理,实现“赋能强网”
严格落实“网格发现、社区接报、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构建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全链条网格运行机制,优化网格管理,通过推进落实“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建设,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建立健全走访巡查、源头发现、采集建档、分流交办、协同处置、检查督促、结果反馈、效果评价、回访跟踪等机制,有效整合辖区联户长、警务人员、物业等各支力量,形成工作闭环,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加强阵地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投资479.05万元,高标准打造21个乡镇(街道)集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中心合一的工作平台,基本实现资源整合、线上协同和实体化运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目标。完善网格员管理制度,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分级响应、各负其责、层层落实的责任闭环,形成“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格中结”的良好局面。
加强科技支撑。各乡镇(街道)加大对技防建设投入力度,及时进行织网补点和升级改造,并全部上传各级综治中心后台和派出所监控中心,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截至目前,在公共区域建成并接入联网应用视频监控4061个,安装人脸识别卡口160路,发动群众安装电信“天翼看家”视频监控1.7万个,移动“平安乡村”视频监控5.9万个,提高了对社会治安风险的预知、预判、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信息化应用。全面推广使用“保山市域社会治理智慧系统”,网格员下载安装“平安保山APP”达100%,实现全覆盖,团体、个人使用率均在全市排名前列。同时,加强系统应用业务知识培训,共开展“平安保山APP”应用培训27场次,累计培训5122人次。对乡镇(街道)、村(社区)系统使用情况和发现的问题适时进行通报或提醒,积极推动智慧系统有效运行。
加强激励奖惩。建立健全网格工作考评制度、网格员管理制度,科学设定考评指标,每季度对网格工作进行考评通报。区级探索开展优秀网格员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100名优秀网格员在全区进行表扬,并将优秀网格员纳入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制作系列宣传片宣传优秀网格员先进事迹,激发广大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各乡镇(街道)也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建立激励奖惩机制,金鸡乡对网格员进行积分制管理,并根据积分情况给予物质奖励。永昌街道建立了网格员奖惩机制,通过召开表彰大会、颁发证书、发放物资等形式激励网格员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