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服务部门作为法院对外窗口部门,是群众表达诉求、进行诉讼活动的第一站,也是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今年以来,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团队党支部紧扣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新路径,全力打造“五心诉服 枫桥先锋”党建品牌,着力将党建工作“软实力”转化为诉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实现党建与业务相融相促双赢,有力助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信息化”建设,用“智心”推进服务质效再升级
充分尊重群众多元化立案需求,畅通窗口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智慧终端自助立案等立案渠道,完善以群众满意度评价为导向、立案偏离预警系统为支撑、立案质效评估体系为抓手、“12368诉讼服务热线+智能监管”相并行的立案监督管理体系,2024年以来累计接听12368服务热线6280次。
建成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配备电子文书自助填单机、智慧法院终端、智慧外云柜、银行ATM机等,通过技术赋能“互联网+”,为当事人提供全天候自助服务。推进审判辅助事务运行机制从分散粗放向系统集约转变,加强对送达、扫描、鉴定、评估等辅助性、事务性工作的协调管理,做到人员集中、功能集约、效果集成,一站通办、减轻诉累,2024年以来电子送达33226人次。
坚持“党建+诉调对接”,用“连心”跑出多元解纷加速度
依托《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不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先后与州委政法委、州司法局、州民政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州金融办、州市场监管局、州工商联、州人民银行、州银保监会等17家部门共同出台矛盾纠纷调处对接意见,搭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平台。积极对接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基层组织,充分整合特邀调解员、律师等社会力量,从司法调解向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领域拓展,为当事人提供合适的协商解决方案。
针对调解力量不充分、高端调解组织发展壮大难等情况,推动全州法院进一步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引入专业调解组织,提供更优质调解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元解纷新需求和新期待。通过“中院搭平台,基层找路径”的工作方法,目前全州法院共有诉调对接中心14个、特邀调解员437名,2024年以来诉前调解纠纷23142件。
坚持“党建+信访法治化”,用“真心”畅通涉诉信访“快车道”
变群众上访为下访群众,组织干警深入基层,到信访案发生地、信访群众中主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信访反映问题,推动信访矛盾有效化解,切实解决百姓急难愁盼,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压实承办法官信访责任、首访接待责任,认真总结分析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和办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精准研判立审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分析研判,加强条线监督指导,着力提升案件办理质效。2024年实现全州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按期办结率达100%,工作开展中严格落实“有信必复”“有访必录”要求,全部按照分流办理,按期回复率和按期答复率均为100%。
坚持“党建+延伸服务”,用“爱心”彰显司法为民“真本色”
畅通涉企、涉军、涉农等重大民生案件、弱势群体诉讼服务“绿色通道”,做到优先接待、优先立案、指导立案,2024年以来缓、减、免诉讼费用88232.66元,有效传递司法温暖。针对老弱病残孕、妇女儿童等群体,开通绿色立案通道,配备雨伞、轮椅、应急小药箱、充电线、电子图书借阅机等便民小物,配备轮椅、老花镜等适老化服务设备,让当事人“零距离”感受到人民法院的关怀。
以“开门搞党建”密切联系群众,把党建与志愿服务相融合,5次组织干警前往蒙自市玉皇阁社区、红河县洛恩乡挂联村委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开展普法宣讲、接受法律咨询,并做实“法律明白人”培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法治意识。
坚持“党建+队伍建设”,用“决心”锻造团队干警“硬作风”
坚持“支部建在庭上、党徽亮在岗上”,在窗口摆放服务“红河评议二维码”,将群众“好差评”作为窗口服务风向标,有针对性改进窗口服务。支部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充分发挥支委委员议事机制作用,认真检视查摆党建、业务工作存在问题,规划支部重点工作任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支部班子带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自身学习带动支部全体党员自觉学、主动学、深入学、持续学。
落实工作例会制度,开展“业务大讨论”,营造“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实现干警政治思想素质与凝聚力、战斗力同步提高。提供全过程一对一引导服务、全问题覆盖式解答服务、全流程便捷式指导服务,有效解决了部分来访群众不懂法律、不了解法院、不知道流程的“三不”难题。
凝心铸魂,挺膺担当。红河中院诉讼服务团队党支部将继续紧紧围绕“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增强服务意识,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诉调一体对接、速裁集约调解、涉诉信访化解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