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 正文
从“办一案”到“治一片”,普洱市宁洱县人民法院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发布时间:2024-12-12  责任编辑:符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销售成为商家销售商品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在网络交易中,有些商家会利用已注册的商标对自己的商品进行包装或广告宣传,这是典型的商标权在网络上被侵害的方式之一。

近日,普洱市宁洱县人民法院成功办理了一批涉网络侵害注册商标权的案件,取得了“办理一案,化解一片”的良好效果。

案情简介

今年以来,宁洱县法院陆续受理了一批同一被告个体工商户侵害商标权,且涉诉经营者均为省外人员的知识产权案件。

宁洱县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团队经过整合筛查后,发现涉诉被告与思茅区某商行侵权案件相关,该商行的涉诉案件也达17起,是批量侵权案件。此外,由于涉诉原告为不同权利人,侵犯的是不同的注册商标,各原告之间又存在不同的利益关联,案件推动显得格外艰难。承办法官在多番联系被告未果后,根据原告的申请对涉诉商行采取了诉前财产保全措施,终于与涉诉商行经营者取得了联系。

法官调解

面对账户被冻结、自身经营店铺收益不佳的情况,被告情绪激动,拒绝沟通,调解工作难以继续。

为推进案件有效办理,承办法官通过拨打电话、线上沟通的方式多次向被告讲解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知识,引导被告积极应诉。在消解了被告的对立情绪后,承办法官又分别与各原告取得联系,对涉诉的案件进行“一揽子”集约调解。

经过多番释法说理、沟通协调后,各原告与涉诉商行达成和解协议,涉诉商行一次性支付了赔偿款,各原告向法院撤回起诉。该批量案件得以圆满化解。

面对批量维权带来的大批“连案”,宁洱县法院一方面坚持严格司法的办案理念,在依法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制裁侵权的同时,通盘考虑案件联系,达到遏制诉讼维权权利滥用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案件诉源治理,落实“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为营商环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今后的工作中,宁洱县法院将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能力,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纠纷“连案”解纷的新模式,以更优审判质效服务群众,为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提供更优质司法保障。

小贴士

“批量维权”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它通常指的是针对一系列相似或者相关的案件,由同一原告或同一批原告,在同一时间或相近时间内,向同一法院或不同法院提起的多个诉讼。在知识产权纠纷领域,“批量维权”通常表现为权利人将其所有的“知识产权”授权许可给律所、知识产权公司等专业维权机构,采取批量取证、批量诉讼的方式要求侵权行为人赔偿,获得的赔偿款按一定的比例在权利人和维权机构之间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