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人民法院立足审判主责主业,坚持“三下降一扭转”和未成年人“双下降一底线一扭转”目标任务不动摇,推动依法履职与能动履职双头发力、齐头并进,紧盯重点人群、重点区域,主动下沉司法资源,前端延伸司法服务,多层次打通普法强基脉络,蓄“四力”为弥勒引入法治“活水源”。
上下同心,提升普法向心力
3月,率先召开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会,要求全院上下在思想认识、职能发挥、范围拓展、责任落实上再深化,强化政治担当,全力以赴扛起普法强基重任。先后制发《弥勒市人民法院关于2023年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方案》《弥勒市人民法院关于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进一步巩固提升工作成效的通知》,建立员额法官挂联乡镇(街道)机制,精研工作举措26条。按要求推荐“法治副村长”47名,聚焦重点人、重点事等突出问题开展精准普法,不断提升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整合资源,提升普法战斗力
整合人才优势
组织员额法官、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挂联干部、在职党员干警、群团组织、法治副校长六类人员,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采取以案释法、巡回审判、法治课程、法理疏导等方式,将普法宣传工作融入每一次调解、庭审、沟通、送达、入户走访中。今年以来,员额法官开展法治宣传20余场次,团支部开展普法宣传系列活动10场次,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9次。
聚合平台优势
持续发挥“党旗领航、法耀天平”党建品牌效应,不断激活红色引擎动力,打破横向壁垒,提升司法服务品质,将“党建+审判+普法+治理+N”有效衔接,开展“党建引领 助企纾困”系列普法活动2次。
融合阵地优势
通过巡回审判、法律服务、公开接访、调解指导、文化浸润等方式,最大化发挥诉源治理综合服务站与共享法庭法治宣传阵地作用,引导群众崇德尚法。
突出重点,提升普法渗透力
紧盯“三下降一扭转”目标任务,以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婚恋家庭邻里纠纷排查化解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将普法工作贯穿始末。今年以来,共开展诉前调解2523件,调解成功765件,有效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发生。
以“利剑护蕾”专项行动为重点,紧盯未成年人“双下降一底线一扭转”目标任务不动摇,始终秉持“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的司法理念,实行“圆桌审判”、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感化挽救迷途少年,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22次,其中法治副校长、员额法官开展法治讲座13次,组织青年干警到弥勒市第八中学讲课7次,联合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到西三民族中学开展模拟法庭1次、巡回审判以案释法1次。推动家庭教育工作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对履职不当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4件4份,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50份,开展家庭教育普法宣讲2次。
聚焦危险驾驶、缉枪治爆、职务犯罪、毒品犯罪等,讲透庭审“活教材”,打好法纪“预防针”,开展旁听庭审警示教育15次。
矩阵造势,提升普法影响力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全方位普法宣传矩阵,用活、用好微信公众号、官网、微博等宣传平台,开设“普法强基在行动”“反诈提醒”“以案释法”等专栏,围绕常见违法犯罪、法律基本常识等方面内容,采编、刊载内容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普法信息120余篇,同步更新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动态20条,刊发简报20期,制作保密法治宣传片1部;深挖审执资源“富矿”,把无声的案卷材料变为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法治公开课,精选弥勒市法院审结涉及民生、贴近群众生产生活且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案例7件,用“有意思”的语言讲好“有意义”的道理,用“听得懂”的案例阐释“听得进”的法理。统筹利用诉讼服务中心、LED显示屏、人民法庭户外宣传栏等普法阵地,做到普法不停、亮“典”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