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靖市沾益区人民法院花山中心法庭坚持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法庭工作,结合本土文化创造“瓜坛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理性和谐解纷,充分运用“法庭+N”工作模式,主动扩大“朋友圈”,握指成拳汇聚基层解纷力量,深化“六个一”工作理念,将矛盾纠纷化解端口前移,大力开展诉前委托委派调解工作,促使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2024年1月1日至6月25日,法庭受理各类案件22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6件,收案数负增长32.52%,诉源治理取得实效。
一个支部一个故事,基层治理挺进“新前沿”
花山法庭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树形象争一流”工作思路,落实将“支部建在庭上”“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上”的要求,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推进人民法庭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一个支部一个故事”为主题,聚焦法庭党支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传承和弘扬支部优良传统,讲好法庭解纷故事。
按照“一名法官一张名片”工作思路,下沉审判力量,将法庭的两名员额法官按片区分别挂包辖区乡镇(街道),运用“法庭+综治中心”模式,协同综治中心及职能部门共同推动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同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一项机制一份保障,调解能力得到“新提升”
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贴近群众、源头解纷的区位优势,调动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按照《曲靖市沾益区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曲靖市沾益区诉调对接工作管理办法》等,在各乡镇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村(社)设立“枫桥式”人民法庭联络站(点),形成纠纷化解机制,让法官多下乡,群众少跑路。
运用“法庭+村社”模式,法官及法官助理主动融入辖区村社的解纷网格和综治维稳群,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基层组织开展调解工作,通过个案指导、视频指导、专题讲座等形式指导基层矛盾纠纷的调处和化解,不断提高基层调解组织的专业能力和法律素养。
一次委派一次化解,诉前调解呈现“新效果”
花山法庭持续强化诉前委托委派调解工作,引入一名专职律师带队调解组,长期驻庭开展诉前调解,促使纠纷化解专业、便捷、高效。针对调解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特别是涉相邻关系、土地纠纷的案件,往往需要到纠纷现场勘验,向基层组织了解纠纷形成原因,法庭运用“法官+调解员”联动调解模式,协助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打通了从调解到裁判、从前端到后端的通道,高效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自2020年11月律师驻庭至今,共委托委派调解案件2000余件,调解成功900余件,调解成效明显。
一场会议一次研判,矛盾排查迈出“新步伐”
定期向辖区乡镇(街道)通报诉讼案件受理情况,结合辖区纠纷类型、特点、趋势进行分析研判,提出有针对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意见,服务科学决策,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运用“法庭+乡镇”模式,主动参与辖区乡镇(街道)的矛盾纠纷研判会、综治例会等,掌握辖区矛盾纠纷的发展动态,对因家事、土地、邻里等纠纷可能激化或引发伤人事件的,共同做好隐患排查、前端化解、综合治理工作,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现闭环运行,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预防、排查、研判分析的能力和水平。
一次普法一次教育,纠纷化解焕发“新光彩”
持续加强普法力度,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普法“一张网”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选取典型性案件到院坝门口、田间地头开庭,充分发挥以案释法效应;“走出去”到乡镇集市巡回立案、定点普法,让有法治需求的人民群众“话有地方讲、苦有地方诉、结有地方解”;运用“法庭+两所(派出所、司法所)”模式,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定期开展送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市场等活动,利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普法宣传,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纠纷靠法。
发挥能动司法作用,创新服务方式,在生猪交易、蔬菜种植交易相对聚集的盘江镇、花山街道开展专题法治宣传,引导养殖户和菜农提前认识交易风险,规避交易漏洞,推动涉农纠纷早发现、快处置、早止损,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次联动一次效果,诉源治理绘就“新枫景”
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村社等组织的信息通报和协调联动,运用“法庭+网格”模式,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机制平台,整合解纷资源,对不同阶段和性质的矛盾纠纷分工协作,促进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纠纷化解在诉前,使法庭案件数量呈现逆增长。
2023至今,法庭以平均每周不少于3次的进村次数,走访入户200余户,参与“吹哨报到”处理事项65件,联合参与群体性事件、敏感事件、涉民生事件诉前化解70余起,成功化解40余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