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们一起去保险公司办理我父亲的保险赔偿金。”近日,七八名子女簇拥着年逾八旬的余奶奶有说有笑地走出法庭。
3月13日下午,宣威市人民法院格宜法庭的小审判庭内,坐满了八位年过半百的兄弟姐妹和他们的老母亲。唯一一位坐在被告席的邓老四,在调解中反复向法官表态道:“要我配合签字可以,前提是要把母亲的养老问题安排好,否则我坚决不签字。”这不禁令承办法官感到疑惑,这明明是一起分割去世父亲遗产的纠纷,怎么就变成了一起赡养母亲的纠纷了呢?
87岁的余奶奶与邓老先生(父亲)是夫妻关系,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先后生育了八名子女。其中,邓老四和邓老七是儿子,其余均为女儿。2023年11月,原系单位退休职工的邓老先生患癌去世,因其生前购买了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在去世后获得重疾险赔偿金20万元。在分配该笔赔偿金时,余奶奶明确表示放弃参与分配,因此,该赔偿金由八姊妹共同参与分配。
然而,当需要八姊妹到保险公司签字领取赔偿金时,邓老四却拒绝签字。这导致了这20万元至今无法领取。为此,其余七姊妹将邓老四诉至法院,要求其配合领取重疾险赔偿金20万元,并且该笔赔偿款由原被告8人平均分配。
本案开庭现场
时间到了开庭这天,格宜法庭的小审判庭内座无虚席,八位年过半百的姊妹和他们年逾八十的老母亲都到了法庭。双方刚一坐定,八人便争先恐后地向法官倾诉各自的委屈。
“法官,我父亲的重疾保险赔偿金下来好久了,但我哥一直不签字,这笔钱一直领不出来,银行那边催得紧啊,我们实在没办法了……”邓老五向法官表达了自己的烦恼。
“法官,要我签字可以,但是前提要安排好我母亲的养老问题,否则我坚决不签字。”邓老四从开始调解以来,已经是他第三次说这话了。
“法官,你看嘛,我母亲,现在身体还好,她都是一个人住的,现在是不需要人照顾的……”邓老二一边向法官述说,一边看着身旁的母亲。
八姊妹你一言,我一语,都争着向法官陈述自己的想法,年逾八十的母亲坐在旁听席,一言不发。
法官巡回审理现场
看着沉默的余奶奶,法官在心中评估着这个案件:遗产分割纠纷的案情明了,事实清楚,大家对分配方案也都同意,唯一的问题就是邓老四要求解决母亲赡养事宜,只有解决老人赡养问题才能真正化解兄弟姊妹之间的矛盾,于是法官开始“对症下药”。
“邓老四,关于赡养你母亲的事,你有什么要求?”法官询问邓老四。
“我要求我家六个姐妹和我兄弟两人一起赡养母亲。”
原来,按照农村习俗,六名女儿因为没有获得老人的财产,所以不承担赡养义务。但现在,父亲邓老先生的重疾险赔偿金,六名女儿也参与了分配,邓老四认为自己既然继承了财产就应该承担起赡养义务。并且母亲自愿放弃参与分配,现在年事已高,需要照顾,邓老四担心分完钱后,其他姊妹对于母亲的养老问题不管不顾,所以一直拖着没有签字。
在了解被告的想法后,法官又询问了几名原告的想法。然而,七名原告却要求邓老四先提出赡养方案。看着争执不下的八姊妹,法官询问了余奶奶的想法。一旁的老人低头不语,良久才小声地说:“我身体还好呢,不需要人照顾,我现在都是一个人住,不用人管,养老问题我听我几个子女的。”
眼看一大家子人,没有一个能拿得出赡养老人的具体方案,承办法官结合自己之前处理过的赡养纠纷,向双方提供了参考意见以及可能涉及的情况,如老人生病时产生的医药费、护理费、老人过世后的丧葬费、公墓管理费等。承办法官从情理的角度引导,从法理的层面分析,为老人赡养提供了参考建议。
法官到纠纷地开展调解工作
经过法官的释法说理,八姊妹的情绪有所缓和,能够心平气和地商量老母亲的赡养问题,并达成一致意见。因母亲暂时不需要照管,暂不安排子女直接照管;当老人身体情况发生变化需要照管时,八人轮流照管,每家照管一个月。如果因生病产生的费用,则由八人平均承担。若将来母亲过世,操办后事及公墓管理费由兄弟姊妹八人平均承担。随着八个“同意”的达成,老人的赡养问题得以圆满解决,邓老四也同意配合办理赔偿金事宜,父亲邓老先生遗留下来的另一笔还未到账的丧葬补助金,则由母亲一人享有。最终,八姊妹一起搀扶着年逾八十的母亲满意地走出了法庭。
承办法官在办理案件中,始终秉持着“如我在诉”的原则,不仅仅是就案办案,而是通过透过表面看本质,从根源上化解赡养纠纷,真正解决了这个大家庭内部的小矛盾,修补了手足之间的嫌隙,让群众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