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 正文
麒麟法院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手册”发出
发布时间:2024-04-22  责任编辑:汪雨春

编者按:2024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人民法院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督导父母当好合格家长,避免离婚纠纷对未成年人产生不利影响。

4月16日,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法院向一起变更抚养权纠纷案件原、被告双方发出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手册》。

据悉,该份提示手册是最高人民法院于4月15日发布《关于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意见》后,曲靖法院系统发出的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手册》。

《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法院关爱未成年人提示手册》

基本案情

刘某(母亲)与李某(父亲)因感情不和离婚,离婚时未成年子女阳阳尚年幼,当时约定未成年子女阳阳跟随父亲生活。离婚后,阳阳生活环境不固定,父母未能长期有效对阳阳进行教育指导关心帮助,后其母亲诉至法院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

经承办法官进行“一对一谈话”调查了解后发现,阳阳为某中学初中学生,经常和校外人员来往,到“台球室”“网吧”等场所玩耍,存在抽烟、饮酒等不良行为。目前,阳阳因心理疾病问题休学在家。

该案中,阳阳的父母离婚后,对阳阳生活、学习的教育、关心不足,导致阳阳出现心理疾病,结交校外人员,沾染抽烟、喝酒不良行为。

承办法官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向阳阳的父母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手册》,同时联合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对本案未成年人父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规定,向双方当事人释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责任,督导其当好合格家长,积极引导阳阳走出心理问题,及时纠正阳阳的不良行为,避免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麒麟法院《关爱未成年人提示手册》的发出,是对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行为进行早期预防,将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关口前移,是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能动履职、强化诉源治理、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举措。

延伸阅读

最高法院新规: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据悉,最高法院《意见》明确,要引导离婚案件当事人正确处理婚姻自由与维护家庭稳定的关系,关心、关爱未成年子女,关注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妥善处理抚养、探望、财产等相关事宜。

据介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意见》的主要目标任务。《意见》明确,要在工作中最大限度防止漠视甚至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情形的发生,消除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各种消极因素,防患于未然。要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推动形成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外,人民法院向广大父母提示,解除婚姻关系应当谨慎。即使解除婚姻关系,也应当关注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此外,父母任何一方均不得违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否则可能承担不利后果;情节严重的,人民法院可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意见》还指出,各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提示”内容。以线上、线下等多种途径,通过口头告知、现场提示阅读、播放视频、制发“提示卡”或“提示手册”等多种形式,在立案、诉前调解、审理、执行等各阶段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必要时可以结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