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市人民法院始终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切实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紧盯“一老一小”司法保护工作要求,延伸司法审判职能,打造“护蕾”司法品牌,多措并举开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默默守护祖国的花蕾健康成长。
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排头兵
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将专业审判和能动司法有机结合,扎实开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动,在司法审判中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在楚雄市人民法院少年法庭,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正在通过“圆桌审判”模式进行审理。公诉人员、审判人员与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围坐一起,面对面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减轻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压力。庭审过程中,法官从该案具体情况出发,设置了庭审教育环节,将“帮信罪”的特点、法律规定一一向被告人做了讲解,在使未成年被告人认识错误并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同时,鼓励其积极悔过、认真改造,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在司法实践中,坚持教育为主,引入圆桌审判模式、组建少年审判合议庭,优化未成年人案件审理程序,在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后,运用“合力教育”“亲情教育”两种教育法进行感化教育;同时,积极落实案件宣判后的回访帮教工作,详细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生活、学习和工作情况,引导、鼓励他们消除“负罪”心理负担,走出了一条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法情相融、多措并举的特色少年审判之路,让爱与保护帮助他们重回正轨。
做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建立起法院、教育局、学校、家庭之间的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择优选任56名政治素质过硬、法律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且热爱普法事业的干警担任辖区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推进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工作进程,切实将法治副校长队伍打造成推进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育人水平的重要支撑,打造成为构建良好、有温度的社会环境的重要力量,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北浦小学的法治副校长,楚雄市人民法院法官秦丽来到该校家长会上,为参会的家长、学生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引导监护人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做到“依法带娃”“用爱带娃”“智慧带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良好家庭教育托起美好明天。
从幼儿园到初中,都有法治副校长的身影。他们积极探索了解新时代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校园法治需求,在特殊时间节点如约而至,通过法治课、微视频、小剧场、互动问答等形式,从行为规范、到未成年人保护、再到校园环境内常见的法治问题,为学校和学生量身打造法治课堂,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为创建平安法治的社会环境贡献司法智慧。
做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引路人
清脆的法槌声在校园响起,一场别开生面的“庭审”在楚雄市大过口乡民族中心小学正式拉开序幕。小“法官”神情肃穆、小“书记员”奋笔疾书、“被告人”懊悔不已、“小法警”正襟危坐。这场开在小学里的模拟法庭,剧本编排合理、庭审紧凑有序,“沉浸式”体验、“参与式”普法,寓教于乐、潜移默化间,现场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逐渐加强。模拟庭审结束后,法官结合案例为同学们做详细分析,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颗名为“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头悄悄播下。
这样的模拟法庭,近年来,已在楚雄市各中小学开展二十余场。在法院干警的主持和引导下,在校学生分别扮演各庭审角色,围绕校园暴力、电信诈骗等典型案例,按照真实庭审程序进行模拟,完整呈现诉讼程序,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法庭威严,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此外,楚雄市人民法院积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主动邀请在校学生走入法院旁听庭审,以真实的案例解密“帮信”等青少年多发易发犯罪的诱因后果并开展庭后普法,为青少年送上“法治大礼包”。
为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普法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护蕾”的形式,以案释法、线上法治课、普法情景剧……丰富多样的线上普法形式,把纸面上的法、案例中的法转变为未成年人笃信、笃行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