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 正文
昭通鲁甸:全市首个多乡镇“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入驻派出法庭
发布时间:2024-01-24  责任编辑:汪雨春

1月23日,昭通市鲁甸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茨院法庭站)”授牌仪式在鲁甸县人民法院举行。该中心是鲁甸县首个集多个乡镇党委政府、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级人民调解组织为一体的统筹性、综合性的矛盾纠纷化解中心。该中心的运行、人员派遣由乡镇党委政府主导和负担,真正贯彻了党委主导、综治协调、法院融入、多元共治、诉调对接、社会广泛参与的诉源治理理念。

鲁甸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及鲁甸县茨院回族乡人民政府、桃源回族乡人民政府、江底镇人民政府、火德红镇人民政府共同携手出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茨院法庭站)试点工作方案》,拟定以鲁甸县法院茨院中心法庭辖区的四个乡镇,即茨院乡、桃源乡、火德红镇、江底镇为试点,搭建集诉源治理、纠纷多元化解及诉调对接等功能为一体的,囊括乡镇党委政府综治中心、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等多部门联动的,综合性、统筹性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以期通过以点带面,最终形成“党政主导、综治协调、多元共治、司法引导、诉调对接、社会协同”的诉源治理模式,实现四个乡镇每十万人命案发生率控制在0.4以下,万人成讼率控制在0.8%以下,信访一次性化解率达90%以上,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不低于95%的目标。

茨院法庭是鲁甸县法院三个中心法庭之一,下辖两个人口大镇两个回族乡,近三年来茨院法庭受理的案件类型是全院最繁杂、案件复杂程度最高的一个业务庭,得益于辖区四个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同时茨院法庭主动融入辖区党委政府诉源治理工作,茨院辖区四个乡镇党委政府及法庭共同探索搭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诉调对接机制和特色速裁模式,55%的纠纷在诉前便得以化解,极大地降低了纠纷成讼率。

“鲁甸县矛盾纠纷多元解纷中心(茨院法庭站)”在未来,将形成纠纷分层化解的纠纷解决模式,要将纠纷进入诉讼的“门槛”提高。多部门间的深度融合,搭建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充分调动起体系中各部门的功能,让纠纷在体系中自动循环,各部门各环节间形成有机衔接。用效果彰显多元解纷体系的时效性,反向促使更多群众主动选择非诉纠纷解决方式。法院将借助“普法强基补短板”活动契机,加大纠纷多部门联动就地调处、巡回调处的力度,让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了解多元解纷,增强群众对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信任度。

强化多部门联动。中心以乡镇综治中心为核心,法庭、乡镇司法所、派出所、村社区调解组织联动,中心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基层村委、社区要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切实提高就地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实现纠纷化解的重心下移。

强化在线平台运用。中心各项业务也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交流方式,强化各类渠道信息的统一归集和分流,打造集线上流转办事、动态管理、调度指挥、预测预警、精准决策于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智慧大脑”。

加大对特邀调解组织或调解员的“以案定补”经费保障力度。对资金使用及成果验收全过程监督制约,做到公开透明,进一步保证资金专款专用、使用规范。

保障乡镇中心人员配置。四个乡镇党委政府给中心配备的一名临聘人员,专司矛盾纠纷的信息共享、登记分流和调解跟踪,中心还将培养一批专业素养高和调解能力强的调解员,优先考虑将具备矛盾纠纷化解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退休法官、检察官等“老法律人”,以及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人才作为人民调解员进行任命,进一步配备充实调解中心人员力量。

责任监督保证。完善好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特别是对于疑难纠纷问题,要形成一套联合排查和调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