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共绘新“枫”景 精彩“桥”云南 > 亮点动态 > 正文
富民县“五字”聚力“人民调解+信访联动”多元“解纠纷”
发布时间:2024-05-09  责任编辑:汪雨春

2023年以来,昆明市富民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源头治理化解矛盾,有效整合各类调解资源,聚焦“五字”发力,积极探索建立“人民调解+信访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信访积案及重大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全力推进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筑牢平安稳定第一防线。

“早预警”织密“排查网”

富民共建立起7个镇(街道)人民调解会,75个村(社区)调委会、735个村(居)民调解小组,共有人民调解员830人,调解联络员2205人,做到全县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全覆盖,并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从源头上消除信访问题隐患。

2023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在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中作出积极实践。

“多元化”筑牢“反应器”

富民县建立完善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信访工作,进一步健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有效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合力共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局面。

富民县司法局与县信访局联合成立了涉信访纠纷调解工作委员会,建立起访调对接机制。并将县、镇(街道)信访中心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公共法律 服务中心共同整合于综治中心,联合设置接待窗口、信访室、调解工作室、法律服务室。由富民县信访局和司法局共同派驻工作人员,开展信访群众接待和涉访纠纷联合调处。对适宜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信访纠纷,特别是涉及征地拆迁补偿、邻里纠纷、婚恋纠纷等信访问题,充分发挥信访联席会议制度优势,组织信访、自然资源、妇联、司法行政等部门定期分析研判,合力开展调处。

2023年以来,通过调解处置涉访矛盾纠纷共121件。

“法护航”理性“解纠纷”

富民县信访局和县司法局围绕工作职能,通过联合组织开展调解员培训、信访工作骨干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云南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信访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信访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解决纠纷、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2023年以来,全县共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37期,培训人民调解员628人次。同时建立信访工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在处理信访突发事件或疑难信访案件时,提供法律帮助。

2023年以来,富民县司法局工作人员、法律顾问参与书记、县长公开接待日接待信访群众16次,共183批252人次,对涉访问题提出法律意见建议147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接待信访群众法律咨询320 次。

在信访接待窗口、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来访的群众,适宜调解的通过说服、教育、规劝、疏导等方式,促使信访人息诉罢访、案结事了。不适合人民调解或调解不成的信访案件,发挥顾问律师、公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资源优势,打好“法律护航”组合拳,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援尽援”,对进入诉讼渠道的实行法律服务“全程跟进”。

“保稳定”筑牢“安全阀”

坚持包案领导负总责的原则,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在接访下访中收到的信访事项,能够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组织信访、司法行政等部门研究,明确落实解决信访事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解决诉求具体意见,督促指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开展化解工作。

对于信访问题复杂、短时间难以办结化解的,严格按照“五个一”(一个矛盾隐患、一个化解方案、一名责任领导、一套化解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落实“四包”(包调查、包处理、保稳控、包巩固)责任制度,盯死盯牢重点问题、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推动问题就地解决、就地稳控,确保责任不推诿、矛盾不上交、问题不升级。

截至目前,纳入2023年县级领导包案的31件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化解21件,10件实现阶段性化解。

“全闭环”促进“真解决”

结合执法司法案件(事项)回访评价工作要求,富民县司法局、县信访局及时对已进行调处的涉访矛盾纠纷共同做好跟踪回访及督办工作,加快办理信访问题的速度与质量,及时跟踪信访件的办结情况。对已经解决的,定期进行回访复查,切实巩固工作成果;对仍未解决的,协调相关力量进行化解,并不断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按领导交办的规定时间办结相关信访案件,使人民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件件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2023年以来,及时受理率和按期办复率均为100%。2023年赤鹫镇成功创建为全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

下步,富民县将进一步健全完善“访调对接”工作机制,推动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做好相互促进、协同联动,最大限度发挥好访调对接定分止争的作用,切实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