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共绘新“枫”景 精彩“桥”云南 > 亮点动态 > 正文
“党建+”践行“枫桥经验”擦亮基层治理“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4-03-25  责任编辑:汪雨春

“核桃坪村民小组修公路时占用了我的土地和院坝,没有协商好如何进行赔偿,麻烦你们出面帮我调解下”。近日,家住昭通市大关县高桥镇新场村村民小组的杨某向新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诉求。

“像这样的纠纷,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小纠纷处理不慎就会引起更大的矛盾。”新场村党总支书记说道。当好调解员,处理纠纷是新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常态。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近年来,高桥镇新场村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理念,着力在“党建+”上下功夫,持续深化“枫桥经验”,不断延伸基层治理触角,积极打造有速度、有温度、有厚度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场模式。

“党建+阵地”,突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坚持党建引领。新场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为宗旨,以便民为目的,以满意为标准,不断强化辖区党建阵地建设,打造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民服务、综治中心等“多中心合一”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形成“村党组织+综治中心+网格分区”三级联动架构,共同把综治中心建成调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多功能”场所。

“党建+网格”,突出基层治理精准规范

坚持合字当头。新场村将辖区划分为11个网格,将支部建在网格上,构建“党总支+网格片区+村民小组+网格员”的四级组织架构,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镇村组三级人员全部纳入网格,真正做到人在网格转,事在网格办,问题在网格解决,充分发挥党总支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党建+普法”,突出基层治理源头预防

坚持法字为要。新场村调解委员会将“调解+普法”“服务+普法”融入日常工作中,利用群众会、院坝会常态化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结合重点工作,开展普法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定制类”普法工作,让法治理念不断深入群众心中,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新场基层治理局面。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一直以来,新场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秉承“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理念,实行“网格化排查、多元化治理”工作机制,突出“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小网格、发挥大作用,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感,积极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打开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