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共绘新“枫”景 精彩“桥”云南 > 亮点动态 > 正文
践行“枫桥经验” 解锁基层治理“密码”
发布时间:2024-03-18  责任编辑:汪雨春

近年来,曲靖市陆良县同乐街道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和街道综治中心多元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支撑作用,深入推进多方联动和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以综治中心高质量发展成效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石”,突出“六化”建设,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形成了多元化格局、一体化服务、专业化队伍、规范化运行、本土化治理、网格化矛调的基层治理新局面。

突出布局“多元化” 绘制基层治理“同心圆”

同乐街道坚持以抓党建促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不断加强街道政法委员履职履责能力,构建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街道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兼任综治中心主任,综治中心工作由街道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具体承担的“大综治”格局。

持续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实现软硬件同步动态升级,按照相关要求,对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行统一部署,整合街道办公场所资源,通过扩容、改造、提升,科学设置信访接待中心、网格化指挥中心、一站式矛盾调处中心、群众接待办公室、网格管理办公室、心理疏导服务室等功能室,实现“一中心多用、多中心合一”,满足街道综治中心信访维稳、平安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化需求,用活用好网格化系统平台和“雪亮工程”系统,推动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所有行政村和重点路段全覆盖,打造基层治理智慧系统,实现信息的高效流通,实现基层综合治理“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快”。

突出服务“一体化” 下好基层治理“先手棋”

同乐街道坚持科学统筹,强化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推行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

整合全街道各部门、各站所力量,通过整合基层力量,综治中心设立司法、信访、民政、医保、人社、住建、农综等窗口,“一站式”解决群众来信来访、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等需求诉求,处置辖区内群众有关社会治安、矛盾纠纷等方面的求助、诉求,实现“中心吹哨,站所报到”,实现优势互补、提能增效,综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立足于街道街情实际,矛盾问题靶向治理,解决问题下沉一线,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以全天候、全方位、精细化服务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突出队伍“专业化” 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

综治中心加强人员配备,因地制宜整合多方力量,街道综治中心配备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以社区为单位,建立9个基层调解组织,社区两委、驻村工作队、社区民警辅警、社区法律顾问、“五老”人员等加入各社区调解员队伍,成立一体化矛盾纠纷调解室,挂牌实体化运行。举办全街道人民调解员培训班,提高调解员队伍业务素质和能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组建街道社区两级平安志愿者服务队,街警联合,成立东南西北4支“同乐义警队”,每天在人员密集小区和交通要道巡逻。

把“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街道综治中心设置公共法律服务站,整合司法资源,全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为街道、社区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法治后盾。2023年以来,普法宣传中,发放法治相关宣传单页3.6万余份,送法进学校8次,进企业6次,进家庭9221户,接待群众、部门来访来电法律咨询30余次。

突出运行“规范化” 提升基层治理“驱动力”

同乐街道制定完善首问首办责任制、即接即办机制、“中心吹哨,站所报到”机制、协作配合机制、工作例会研判制度、教育疏导机制等规范化工作机制,优化受理、分拨、办理、评价工作流程,定期对各社区、各站所综治工作成效进行考核、通报,将综治工作成效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确保把街道、社区综治中心建设成问题解决到位、隐患消除到位、风险管控到位的“问题解决中心”。

突出治理“本土化” 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同乐街道推行社区“五个到户”“三长制”治理模式,全街道社区两委干部、党员、网格员、小组长联系小区群众,积极引导居民邻里家事互帮互助,合理表达个人诉求,共同化解矛盾纠纷,从而实现问题不出小区、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实施市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评选活动,推进辖区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倡行尊老爱幼、明理守法、邻里互助、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惩恶扬善,持续提升村民素养和道德自律。以道德讲堂为基础,定期组织召开道德评议会。通过“群众说”,把群众中存在的好人好事和失德失范的突出问题摆出来,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对先进典型进行褒扬,对反面典型进行曝光,并落实帮教措施,实现“好坏大家评、落后大家帮”的良好氛围。

突出矛调“网格化” 实现矛盾问题“零上交”

同乐街道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为主战场,充分用好街道综治中心“两中心五室”功能场所和实体化运作优势资源,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发挥社区两委、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法律服务人员、“五老”人员、网格员在基层矛盾排查化解中的重要作用,就地解决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探索建立“居民议事会”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

2023年,全街道排查矛盾纠纷63件,涉及当事人155人次,调解案件52件,调解成功率100%,其中村级排查矛盾纠纷59件,涉及当事人127人次,调解案件48件,调解成功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