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共绘新“枫”景 精彩“桥”云南 > 枫桥经验 > 正文
勐海县司法局:打造“枫桥经验”样板工程 为基层治理蓄力赋能
发布时间:2024-06-07  责任编辑:符晓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推动基层治理的一把“金钥匙”,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司法局积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普法”为纽带,以“调解”化纠纷,以“援助”解民忧,不断探索社会基层治理新思路,彰显法治思维、突出科技支撑、注重社会参与,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焕发活力,打造“枫桥经验”样板工程。

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提升“服务指数”

建设“枫桥经验”调解工作室。坚持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在巩固全县现有125个调委会的基础上,推动村(社区)“枫桥经验”人民调解室建设,于2024年5月底完成了104个村(社区)“枫桥经验”调解工作室全覆盖,切实发挥“枫桥经验”调解工作室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报送、风险预警、调处化解等作用,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源头发现防范化解能力,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

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健全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设置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乡(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16个,法律服务工作站97个,全面推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精准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从3个律师事务所、1个基层法律服务所选派15名专职律师、7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勐海县80个行政村、24个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县“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以创建“规范化司法所”为牵引,集中资金加大投入,对司法所外立面和功能室进行改造,规范外观标识,规范设置人民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四室一站一中心”功能室,健全完善业务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服务方式,深化所务公开制度,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推动外观一体化、标识醒目化、布局功能化、职责明晰化、业务便利化,全面实现司法所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

截至目前,全县11个司法所,完成规范化司法所达标5个,准备迎接省级验收3个,占比72.7%,进一步夯实了司法行政基层基础,着力提升基层司法所履职能力,提升了司法所服务基层群众的水平,将基层司法所打造成“调处纠纷的阵地,法治宣传的课堂,安置帮教的渠道,法律援助的桥梁”。

实现信息化科技化赋能引领,提升“效能指数”

全面贯彻落实司法部“数字法治智慧司法”要求,推动智慧司法所建设,以信息化提升司法所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网络建设,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融合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移动端建设,配备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107台,拓宽服务渠道,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掌上办”“指尖办”“随时办”,足不出户即可获得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宣传推广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8云南法网”和“云南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了解法律援助政策,获取免费法律咨询解答,申请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

加强“云南省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使用,宣传推广“云南中小微企业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平台”,引导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用工企业自助获取法律咨询、合同审查、查询法律法规等法律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智能化运用,提升智慧矫治帮教实效。依托“云南省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打通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法律文书交换,实现业务协同、互联互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监督管理,实现大数据管理、电子定位、业务办理、业务审批、信息化核查等,提升管控质效;运用远程探视系统使服刑人员与家属在“家门口”圆“会见梦”,为家属与服刑人员架起一座沟通亲情、传递关爱的桥梁,真正实现了“工作在掌上、管理在指尖、教育帮扶在线上”智慧化管理。

推出司法行政惠民服务“组合拳”,提升“满意指数”

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人民调解、诉前委派调解、诉前调解、警司联调多层次、宽领域,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大调解”工作格局。

聚焦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经济、合同、土地等矛盾纠纷,建立矛盾纠纷监测预警和化解机制,完善“三调”衔接机制,压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切实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2024年以来,全县各级调委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29次,调解482件,成功468件,成功率97.1 %,涉及人数1066人,涉及金额1086.83万元,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坚持“应援尽援、尽援优援”原则,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开通“绿色通道”,规范服务流程,实行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审批、指派“一站式”服务,为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强化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健全律师值班制度,扎实做好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着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2024年以来,受理、审查、审批、指派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9件,解答法律咨询877次1285人,代拟各类法律文书413份,让法律援助这项民生工程真真切切惠及群众。

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积极发挥“八五”普法讲师团、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队伍合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2024年开展宣传活动124场次,发放宣传材料4.3万余份,受教育人数4.5万余人。

按要求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荐申报和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个,选树推荐州级民主法治村22个,选树推荐县级民主法治村(社区)33个,培养“法律明白人”534名,充分发挥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群众法治素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基层依法治理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