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市人民法院喜洲法庭结合大理地区悠久的人文历史以及白族群众浓厚的民族风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纠纷“一体化”“一次性”解决为目标,探索形成民族特色浓郁的“金花+N”多元解纷工作模式,通过多元化格局构建、社会化力量参与,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有温度”“有力度”的司法服务,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党建引领明方向 构建良治善治新“枫”尚
喜洲法庭充分发挥其处于司法为民最前沿、化解矛盾第一线的“桥头堡”优势,强化党建引领,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内强功力、外聚合力、联动共治”,强化与基层党组织、综治中心、辖区司法所、派出所、职能部门以及各村社的对接联系,建立“庭所共建”联动工作机制,多角度、全方位的推进诉源治理。
“金花+N”聚合力 绘制百家助调新“枫”景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结合喜洲的地域特点、白族群众“耻讼”的风俗习惯以及白族“金花”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成立极具民族特色的“金花调解室”,实践中逐渐形成以“金花调解”为主,博士调解、诉前委派调解、乡绅乡贤调解、网格人民调解等协同发力的“金花+N”多元解纷工作模式,将司法实践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在树牢民族群众法治认同、提升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效能上取得积极成效。
左某某等8人于2022年入职大理市某文化公司,双方仅口头约定工作报酬等事宜,未签订劳动合同,也未购买社会保险。入职后,公司数月未发放工资。多次与公司沟通无果后,左某某等人诉至法院。调解员第一时间拨通该公司的电话,经多次耐心调解与释法,该公司主动将拖欠的工资发放给左某某等人。收到工资后,左某某等人向法院提交了撤诉申请。在调解员的努力下,仅用时一周即实质化解了矛盾纠纷。
专业审判提效能 打造类案专审新“枫”貌
喜洲法庭结合“家事审判专业法庭”的职能定位,设立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站、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引入“法院+妇联”诉调对接工作室,形成以家庭教育指导为主,法律援助、心理辅导、未成年人帮教等司法服务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弱化对抗、关爱弱势、强化调解等措施,推动家事纠纷实质化解。
张某与李某于2022年11月11日登记结婚,2023年5月1日,双方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而分居。2023年10月24日,张某诉至法院要求与李某离婚,李某表示同意离婚,但要求返还彩礼20万元。考虑到张某与李某结婚仅7个月,男方给付的彩礼数额也高于当地的一般水平,且彩礼均来源于男方父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男方家庭经济困难,加之双方在婚姻中均有过错,法庭最终判决由女方返还男方彩礼15万元。
下一步,喜洲法庭将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做实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画好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