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共绘新“枫”景 精彩“桥”云南 > 枫桥经验 > 正文
用“枫桥经验”为笔 绘就澜沧江峡谷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
发布时间:2024-04-01  责任编辑:符晓

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季,有一群人背着国徽、翻山越岭、过江跨河、风尘仆仆、冒雨前行、走村串户,在澜沧江峡谷之间来回穿梭,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社会治理默默奉献——他们是兰坪县营盘法庭的法官干警。

营盘法庭位于怒江州兰坪县营盘镇的澜沧江峡谷畔,服务营盘、兔峨、啦井3个乡(镇)39个村(社区)7万余人,是全州管辖范围最大、人口最多、地理环境较复杂、服务难度较大的派出法庭。2023年,受理各类民事一审案件225件,同比下降9.6%,其中调解撤诉222件,民事一审案件调解撤诉率98.67%,上诉率0.04%;家事纠纷175件,调解撤诉率98.85%;诉前调解案件61件,诉前调解成功率100%;巡回审判率91%,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余次;无涉诉信访案件。

近年来,营盘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持续解锁“枫桥经验”的时代密码,探索形成“五联五心”工作法,为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绘就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

夯实堡垒,发挥先锋作用,绘制党建引领新“枫”景

营盘法庭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成立营盘法庭党小组,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让党员在组织建设中提升理论素养、苦练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配齐配强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审判队伍,做到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应,件件有结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群众有更多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从而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双推进、双提升”。

五联五心,厚植治理能力,绘制链网联动新“枫”景

营盘法庭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形成以人民法庭为圆心,联动辖区政法部门、政府各站所、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形成链条式组合的村民小组、村委会、综治中心、站所、法庭无缝隙大转盘式的“五联”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团队;建立人民法庭、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的全方位民事纠纷“网格”调解体系,开启人在“法”格走、事在“法”格解的“温暖法格”解纷新模式。

“五联”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团队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过程中,秉承热心、爱心、真心、耐心、精心的“五心”,无缝隙对接、联动联调、精密合作,做到诉前调解、诉中调解、诉后释法明理,实现了抓前端、治未病,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以实际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五联五心”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团队在工作中锻造自己,综合素质能力持续提升,努力为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绘就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

案结事了,强化释法说理,绘制德法兼治新“枫”景

为有效避免案件的真实性偏差,每一个案件的接案、立案、调查、取证、开庭、结案等一系列工作,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法警协同作战,竭力做到每个案件不偏不倚。在矛盾解决中从不同角色、不同角度对当事人的纠纷在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人情世故、村规民约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和释明,促进纠纷实质化解。

在就地化解纠纷中,以“巡回法庭”“假日法庭”“街天法庭”“夜间法庭”等方式深入村寨小组、田间地头、社区街道、校园企业积极开展送达、调解、开庭、宣判、普法等司法活动。

在普法宣传中,充分利用小喇叭、村民大会、村小组会、党员大会、群众院坝会、火塘边拉家常、田间地头送法宝等方式,进行“上门敲门送法进家”“重点对象重点关注重点普法”等滴灌式普法,将“法理情”融合,从而提高群众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为基层社会治理绘制德治法治新“枫”景。

群众路线,筑牢司法为民,绘制融合共建新“枫”景

为充分发挥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营盘法庭在辖区兔峨乡永福社区、兔峨乡司法所、营盘镇梨园社区、啦井镇司法所等地挂牌设立了便民诉讼服务站,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采取“双语调解+司法确认”模式,针对辖区乡(镇)多民族混居的特点,法庭积极利用吸纳少数民族人民调解员,组建“白族语+汉语”“傈僳语+汉语”的双语特色调解队,调解成功后对于符合条件的调解协议及时进行司法确认,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减轻群众诉累。持续深化“互联网+枫桥经验”,全面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及视频调解、视频开庭工作,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集约集成基层解纷力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近年来,营盘法庭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省优秀人民法庭、全州优秀人民法庭、州级集体三等功;数人荣获“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法院办案能手”“全州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