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共绘新“枫”景 精彩“桥”云南 > 枫桥经验 > 正文
“佤山前哨”绘就沃柑林里的新“枫”警
发布时间:2024-03-14  责任编辑:符晓

当金灿灿的沃柑挂满枝头,临沧市沧源县班洪乡的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箱、运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在沃柑地里,班洪边境派出所的“沃柑警务”也忙碌不停,日常巡逻、普法宣传、调解纠纷、服务上门……

2020年以前,班洪乡芒库村及公坎村建有沃柑苗基地,规模小、销售不通畅。得知此情况,班洪所驻村民警带着问题主动与驻地村委会沟通,动员多方力量帮助寻找销售渠道,经过长达半年努力,成功联系到稳定的沃柑销售渠道,将“沃柑苗基地”改建为“沃柑基地”。沃柑种植面积也由最初的20亩,增加到现在的120亩,辖区群众年均增收3万余元。

为推动主防警务、预防警务有效落地,班洪边境派出所结合警务特点和需求,依托“佤山前哨”群防群治力量推出“沃柑警务”模式,以维护辖区安全稳定、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通过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将警务服务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警务服务,赢得群众的好评。

整合力量 护农行动实一分

经济要发展、乡村要振兴,平安要先行。班洪边境派出所紧盯沃柑种植、采摘、售卖时间节点,主动把维护果农及沃柑基地安全的责任扛起来,把工作措施落下去,全力以赴护安全、保稳定、促发展。

“老赵,跟我们一起去沃柑基地看看”“李警官,我们今天在王大爷家的沃柑基地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班洪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群众路线,积极发动“佤山前哨”群防群治力量,在农忙、夜间等防护力量薄弱的时间点,采取“警便结合”“昼夜结合”“步车结合”等方式,针对性开展“补漏、巡防、管控”警务,最大限度把警力投入田间地头,让果农安心、果商放心,为沃柑销售季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用实际行动当好果农的“守护者”。

“我一直没有时间到派出所给小孩办理身份证,太感谢你们了。”芒库村的果农肖老大激动地说。为最大限度发挥好警务助农效益,民警也会收集整理果农们存在的现实困难,在走访、巡逻时,将证件办理、送证上门等警务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群众身边。

拉近距离 矛盾化解快一步

初春,正是班洪乡沃柑收获的季节,田间地头总能看到果农们忙碌的身影,果农之间也常因土地边界、道路通行、施肥用水、沃柑买卖等引发纠纷。为此,班洪边境派出所深耕“沃柑警务”,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拉近与群众距离,及时发现和掌握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从源头将可能激化矛盾、形成案事件的风险化解在早、处置在小。

“我们都是老熟人了,你们之间有什么矛盾,坐下来慢慢谈。”“老熟人”是班洪边境派出所在沃柑地里“定分止争”的金钥匙。前不久,两家沃柑果农因为水源问题产生纠纷,民警运用流动调解机制,将调解室“搬”到田间地头,深层次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耐心倾听双方诉求,走访周边知情群众60余人,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用实际行动解开果农的“心头结”。

为灵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班洪边境派出所把矛盾纠纷化解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依托组建“佤山前哨”推出“警民联合调解机制、社会调解机制、流动调解机制”三套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处理机制,打造“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矛盾纠纷调解平台,推进群众情感融合,被驻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南滚河上“温暖的太阳”。

走进果园 普法宣传深一度

随着种植沃柑果农增加,群众收入增加,电信诈骗、虚假交易的风险逐步增加。针对群众防范意识薄弱的实际,班洪边境派出所组织民警深入各村组、果园、辣椒地等开展反诈防诈、防盗、防火等宣传教育,并按照沃柑生长周期调整宣传内容,成熟期向果农面对面讲授防偷盗的常识和技能,售卖期提醒果农保存好资金,减少被盗、被骗风险,用实际行动捂紧果农的“钱袋子”。

“阿警官,我前几天接到一个‘400’开头的号码,跟你们宣传的一样,我赶紧挂断了。”果农老杨向民警说道。

民警阿丕庚回答:“第一时间挂断能帮你及时止损,你们赚钱不容易,不能让违法犯罪分子得了便宜。”

“天上不会掉馅饼,掉的馅饼是陷阱,你要想把馅饼尝,瞎忙。”在组织的“法治夜校”宣传晚会上,民警以“三句半”“视频+讲解”等形式进行反诈宣传,寓教于乐,群众也从中学会如何辨别防范诈骗、学到相关法律知识。

 

“沃柑警务”是班洪边境派出所

推动主防警务

预防警务的一项措施

也生动体现了

全体民辅警始终践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辛勤地付出

换来了群众的安心和满意

也成为果园里一道靓丽的“枫”景线